为树立实验品牌标杆,迎接深圳实验学校40周年之喜,新哲文院—深圳实验学校国际教育基地于6月14日下午在深圳举办“仲夏硕果,研创新程”研究与创新·教育发展交流会。
本次活动以“仲夏硕果,研创新程”为主题,象征着在生机勃发的仲夏时节,新哲文院以研创升级的理念为指引,踏上了全新的发展征程。此次交流会聚焦“实验血统 全人培养”“研创引领 理念升级”“斐然升学 校园焕新”三大核心议题,全面展示了新哲文院在教育创新与发展方面的坚定信念和卓越实力。
传承实验基因,打造新哲育人模式
活动伊始,新哲文院校长许盛贵在发表主办方致辞中向与会嘉宾深入剖析了实验教育体系的精髓,并分享了新哲文院的教育理念与践行方略。
基于丰富的教育实践,许盛贵提出了“研创升级”的理念,从全人培养的角度出发,不仅关注学生在学术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创新,更注重学生在艺术修养、体育精神、领导力培养和社区服务等多维度的志趣发展,深化新哲文院在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方面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塑造学生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作为深圳实验学校国际教育基地,新哲文院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深圳实验集团的指导与帮助。他强调,自2011年创校以来,新哲文院始终与深圳实验学校保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十三年的风雨兼程,新哲文院始终坚守“健全人格”的核心教育理念,并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国式国际教育,现已经成长为一所走在国际教育前列的中学,积极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从科创到研创,新哲模式再升级
根植于深圳实验学校的科创沃土,新哲文院自创立之初便在深圳率先倡导“办中学领先的STEM教育”的先进理念。为此,学校特别设立了前沿的新哲科创中心,专注于为学生提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教育,并成功推动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
如今,立足于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阶段,新哲文院紧扣国家战略发展要求,秉承科创立校的传统精髓,将新哲学院“科创中心”进一步升级为“研创中心”。
在交流会上,新哲文院副校长、研创中心主任彭禹回顾了科创中心的辉煌成就,并对研创中心的使命和宏伟蓝图进行了深入剖析与展望。他表示,新哲研创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新哲教育理念的新飞跃。作为时代的领航者,研创中心将通过课程体系的革新、教师团队的培育和学生发展的全方位规划,构建一个集研究、创新、教育于一体的发展生态,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立体化的成长路径。
深圳实验学校副校长王喜峰先生、新哲文院/深实验国际部创始人刘博士及新哲文院的校方领导共同进行研创中心成立揭牌仪式
从“科创中心”到“研创中心”的升级,不仅代表了新哲在国际化人才培养道路上的一次跨越,更体现了其对教育质量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我们深信,这一转变将为新哲学子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丰富的创新实践机会,同时也将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民族文化的繁荣以及全球教育的进步贡献新哲的智慧和力量。
卓越升学佳绩,彰显新哲模式实力
新哲教育集团学术总监、实验ALevel执行校长黎洪年博士就新哲文院2024届卓越的升学成果进行了精彩分享。
截至近日,新哲文院2024届85位毕业生凭借卓越的学术表现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成功斩获了来自全球7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30份顶尖高校的录取。整体升学成绩呈现出七大亮点,在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新哲文院2024届录取成果
其中,录取比例再攀高峰。在2024届非艺术方向的77位毕业生中,高达63.64%的学生赢得了世界或全美TOP30大学的青睐,83.12%的学生成功进入美国前50或世界前50的名校;牛津剑桥双星闪耀,两位杰出的新哲学子分别收获了剑桥大学数学专业的预录取和牛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无条件录取;被誉为“新常春藤”名校之一的莱斯大学向新哲学子抛出了橄榄枝,此枚录取为新哲历届录取中的第7枚,且为难度较大的数学系录取。
校区扩建升级,推动新哲高质量发展
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征途上,新哲文院积极响应高质量办学的新时代要求,秉持研创理念,对校区进行了精心策划的扩建与升级。此次升级旨在为学生打造一个集学习、研究、创新、艺术与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品质校园环境。这不仅是对学校硬件设施水平的提升,更是对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化与实践。
据悉,新哲文院将于今年8月顺利完成校区的扩建工程。新升级校区不仅在规模上有了显著的扩展,更在功能设计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学校建筑面积从原有的2.7万平方米增加到4.4万平方米,常规教室、教辅用房、研创中心、学生实验室和艺术中心等设施设备均得到了全面更新与升级。
新哲文院校区扩建升级效果图
此外,学校还新增了6间研创教室、13间艺术教室,以及1个篮球场、1个足球场、2个户外网球场,并配备了剧场和报告厅等多功能区域。这些新增设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与活动空间,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仲夏硕果,研创新程”,新哲文院将继续以建设成大湾区国际教育新标杆为目标,秉承着更高的标准、更广阔的视野、更务实的行动,推动学校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国际教育发展贡献力量,共同书写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光辉篇章。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桂桐 三审 窦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