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思政课讲到北大荒精神这一章节时,零零后的大学生们总是眼神中写满了好奇。如何耕耘好“大思政课”这片思想的田野?如何回答时代的课题?为此,黑龙江省高校积极探索馆校联动共建新模式,将红色场馆化作红色基因库,以红色文物当做历史教科书。近日,北大荒博物馆便成为了一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实物解说 馆内上课不一样
近日,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子婴带领学校北大荒精神学习社的同学走进北大荒博物馆,以实物的形式走近北大荒精神。
思政教师利用文物讲述北大荒历史
“老师,我来自四川,我听说当时北大荒非常艰苦,为什么还有许多年轻人愿意到北大荒来?”2022级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李玫瑰问。面对同学们的疑问,陈老师娓娓道来……学生们曾经的困惑与疑问也在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上得到了释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如何让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在课堂上理解北大荒拓荒时的艰辛,深刻理解“北大荒精神”?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以北大荒精神育人,规定每学期的思政课都必须拿出4课时为同学们讲解北大荒精神。“馆校联动大思政课”里的青春回响越发激昂,越来越多的思政教师选择将思政课堂“搬到”北大荒博物馆,一次次将收获带回校园。
我讲我思 体悟精神更深刻
70多年来,在北大荒这片土地上发生了无数感人故事,但如何让广大青年学子真正理解其精髓,并传承、践行北大荒精神,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了做好实践作业,我浏览了大量资料。虽然付出很多,但也了解了许多之前不了解的北大荒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被北大荒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 2022级护理专业学生徐嘉尉回忆起讲述《北大荒的故事》后,全班响起的热烈而长久的掌声仍然动容。徐嘉尉说,老师在给他们讲授理论的同时,还会每学期留一堂与北大荒精神相关的实践作业,而这项作业需要由学生自己制作、自己讲解。“听是被动的输入,讲则是主动地输出。但要讲得出来,就必须主动地查阅资料,这样才能讲出自己的东西。” 徐嘉尉说。
学生宣讲北大荒精神
馆校联动共建,带给广大青年学子更加直观感受。不少学生在参观完博物馆后,都积极加入了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党史宣讲团,主讲北大荒精神。2023级云计算专业的季钰轩就是这个宣讲团的一员。
季钰轩告诉记者,每当她讲到北大荒的历史,都会听到台下同学们的感叹。“他们理解了第一批开拓者的伟大与无私,产生了共情,我们的宣讲就达到目的了。” 季钰轩说。
乡村振兴 我愿扎根北大荒
“老师,我是学质量检测专业的,之前没想到北大荒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这么高,通过这次实践课,我对北大荒精神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我的专业在北大荒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希望毕业后能留在这里工作。”
“老师,我毕业想留在北大荒工作,招人有学历限制吗?”
……
面对学生充满期待的目光,广大教师在上好“大思政课”的同时也在为毕业生开拓更多就业岗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北大荒精神“三进三讲三融三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北大荒精神育人铸魂。全面融入北大荒“三大一航母”战略,争做农业航母补给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优势,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构建特色专业体系,培养多类型乡村振兴人才。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聚焦学历技能提升,推动涉农职教多元化。融入现代农业产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支农服务力度,以职教兴农助力黑龙江实现农业强省。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子婴(左一)
日前,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全面启动。黑龙江省各高校积极行动,抢抓毕业生就业关键期,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该校6000余名毕业生即将踏着青春的节拍走出校园,走上期盼已久的工作岗位。“无论他们来自哪里、在哪里工作,他们都记住了北大荒,记住了让他们无数次感动的北大荒精神,这种精神像春雨般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将成为他们工作中的强大动力。”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子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