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李女士(化名)向读特新闻热线(电话13242420380,微信同号)报料称,湖北罗田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罗田理工”)要求学生办理电子学生证。据李女士介绍,该证收费300元/年,平均25元/月,整合了吃饭、饮水等校园消费以及有限通话等功能,若学生不办理,则无法在校内享受这些服务。
6月13日-14日,读特新闻记者连续两日致电黄冈市、罗田县有关部门,均未得到正式回应。
电子学生证收费300元/年
不办无法刷卡吃饭?
“300元一年的定价太高了,以往的饭卡免费的,也可以吃饭、喝水以及进行消费。”
“不办证就不能吃饭喝水?这不就是变相让学生办证吗?”
李女士介绍,其弟弟今年就读罗田理工某年级。早在今年5月份中下旬,弟弟的班主任就通知要办理电子学生证。考虑到弟弟快要毕业,300元一年的收费又过高,李女士没有第一时间办证。“谁知道前几天接到弟弟消息称,不办证就不能吃饭,过几天旧的饭卡也要失效。没办法,我还是去学校给弟弟办了学生证。”李女士告诉记者。
李女士介绍,她前往学校为弟弟办理电子学生证时,现场负责办卡的中国联通营业员表示:“学校旧设备已经更换了全新的,食堂的设备也更换了,现在不办理的话,后面学生就吃不了饭。”据李女士描述,该工作人员表示电子学生证包含100分钟/月的通话时长,300元是每年的费用,毕业后费用无法退还,但学生证里的电话卡可以进行注销。
受访者供图
据李女士回忆,她在办理电子学生证之前,在微信上询问了弟弟的班主任是否每位学生都要办理,班主任回答“是的”。随后,班主任向李女士发送了一张“推行智慧校园电子学生证告知书”图片,落款为罗田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受访者供图
据该“告知书”,学校提到,为进一步落实校园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强化安全管理,预防学生沉迷手机、智能手表、网络游戏,保护学生视力,学校将启用“智慧校园电子学生证”。电子学生证具有通话功能,可以设置4个号码双向通话,20个号码打入通话,没有游戏功能。此外,为方便学生使用食堂就餐、饮用水、洗漱水、购物等校园消费“一卡通”,学校协调将校园消费一卡通一并植入电子学生证内。
同时,该告知书提到,每个学生免费领取一台智慧校园电子学生证,免费享受智慧校园平台的相关功能。因设备使用及学生管理需要配套专门的通信卡号,根据全县教育系统统一协商意见,每位学生需缴通信费300元/年。
当地教育局曾回应会联合调查
次日不“认”了
罗田理工如此办理电子学生证的做法是否合规?6月13日,读特新闻记者以学生家长身份致电中国联通罗田县义水北路营业厅了解理工学校办证情况。工作人员介绍,该电子学生证里面是一张互联网卡,可以在食堂和宿舍进行刷卡,“300元/年收取的是通信费跟平台使用费,平台使用费即使用电子学生证进行刷卡。”对于记者提出的是否能使用自己的电话卡,该工作人员表示:“用不了,这个学生证插入的是互联网卡,跟电子学生证是一体的。”
6月13日,读特新闻记者致电湖北罗田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接电工作人员回应称,“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学校,电话里说不清楚。”对于记者提出的发送采访函要求,对方表示记者可直接与教育局联系。
随后,读特新闻记者多次致电黄冈市教育局,截至发稿前均无人接听。记者拨打黄冈市罗田县教育局官网上公布的电话,接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6月12日有收到家长关于此事的投诉,该工作人员表示会联合其他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具体回应需等待后续调查结果。对于学生家长提出的300元费用一事,该工作人员并未正面回应,并表示局里有印发相关的文件。
6月14日,记者再次致电罗田县教育局询问相关“联合调查”情况,接电工作人员的答复信息与前述回应大相径庭:“办卡一事不是我们办公室管的,我跟您反馈的信息也不是准确的信息,具体印发的文件我也不清楚。”该工作人员随后向记者提供了局里“后勤服务中心”的电话,并称“以他们说的为准”。但记者多次致电该“后勤服务中心”电话,截至发稿前仍无回应。
电子学生证在电商平台
售价140元-220元
据了解,电子学生证是一种智能硬件,记录着学生在校身份信息,比如说姓名、班级、学号等,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某些信息的感知入口,如位置、考勤等,便捷学生在校生活的同时,也能绑定手机,解决家长与孩子的通话需求。
在某电商平台上,读特新闻记者搜索“电子学生卡”相关商品发现,能实现通话功能、精准定位、无游戏等功能的电子学生卡均价在140元左右。且商家表示会赠送一张电话卡,通话套餐需消费者自行购买,但消费者也可以选择插入自己的电话卡使用。
电商平台截图
同时,读特新闻记者搜索发现,有运营商曾推出的电子学生证价格可低至15.01元/每月,即180.12元/年。套餐赠送设备、200分钟通话时长,以及1GB国内流量。
【读特新闻+】
有学校曾因强制学生办证被罚
据了解,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其中,该通知提到学校应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读特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教育乱收费行为,持续巩固教育乱收费治理成果,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关于学校以教育信息化为名违规收费典型问题查处情况的通报》。其中提到,山西省某中学强制学生办理电子学生证违规收费问题。 2021年,山西某中学与当地某运营商合作,为学生强制办理电子学生证,每生收费300元。该学校因强制学生办理电子学生证违规收费问题,违反了“学校不得擅自设立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的规定,被清退违规收费51.30万元。同时,当地纪委监委驻市工信局纪检监察组给予学校相关负责人行政警告处分。
2020年8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到“国家已明令禁止的或明确规定由财政保障的项目不得纳入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学校不得擅自设立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不得在代收费中获取差价,不得强制或者暗示学生及家长购买指定的教辅软件或资料,不得通过提前开学等形式或变相违规补课加收相关费用。”
读特新闻记者将持续跟进此事。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