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江圣泽:科研与生活双重奏,“非典型学霸”的全能青春

读特新闻记者 袁斯茹
2024-06-13 20:15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我觉得大学生活的每一天都很宝贵。”采访中,江圣泽用这句话作为开篇。

“我觉得大学生活的每一天都很宝贵。”采访中,江圣泽用这句话作为开篇。

作为哈工大深圳校区理学院2020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江圣泽过去四年可谓“满格”:他专业综合排名第二,获国家奖学金,在国际竞赛中崭露头角;他是校区学生艺术团萨克斯手,在加拿大国际音乐大赛中获一等奖;他是学院学生会主席,在迎新晚会中做导演;他还是学院足球队的一员,在绿茵场上一展青春风采……

今年8月,江圣泽即将前往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开启硕士生涯。他笑称自己是一位“非典型学霸”,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斜杠青年”。

理学院2020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本科生江圣泽

“学霸”也要“及时止损”

对江圣泽来说,学习并不是一个难题。

高中就开始参加数学、物理竞赛,大学期间获得多门专业课程满分,他已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喜欢自学,把课程学在前面。”毕业季收拾行李,江圣泽的书比别人多了不少。坚持在纸质书上做笔记,便于随时复盘,是他的“小执念”。

努力之余,江圣泽经常有“灵光一现”的时刻。看到一些论文里提到的科研成果时,他会自动开始“复现”过程,并迅速用代码写下来。

“我大二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因为时差,比赛是晚上开始,我们团队在完善一个物理模型时,我突然想到一些代码,然后就写到停不下来。”江圣泽回忆,当时自己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从实验室出来已是早上五点多,“在校园内的小花园逛了一圈,听着清晨的鸟叫,特别惬意。”最终,江圣泽和小伙伴们在这场国际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然而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当学业上遇到困难,江圣泽还有另一个诀窍:及时止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赛道。

“大一立项”是哈工大深圳校区的一项传统,新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个具体的科研项目,深入实验室开展研究,这也成为了校区很多同学的“科研初体验”。

“我当时的课题是‘基于机器学习的惯性制导误差控制’,实现了小范围的精确运动跟踪,但是我发现这个研究连文献都少见,然后很难走向下一步研究,所以达到了基本目标就果断结题了。”江圣泽说,学习的路上有很多个“路口”,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并且适合的,勇敢走下去,那就对了。

江圣泽的预习笔记

从科研中找到应用的乐趣

大数据专业潜力无限,却也十分考验耐心和定力,日复一日地面对代码,江圣泽学会了从应用价值中寻找乐趣。

江圣泽坦言,刚进大学时并不清楚自己可以用大数据做些什么,而大一的一门编程课让他觉得自己“入门了”:“我们当时自己做了一套学籍管理系统,代码细节非常有趣。”

大二时,他加入赵毅教授课题组,研究“基于惯性光学传感器的人机交互”相关课题。在团队中,他负责从惯性传感器收集人体运动数据,并使用卡尔曼滤波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此后,江圣泽逐渐在传感器和运动数据方面有了一些积累。他的毕业论文《基于通道蒸馏神经网络的低成本传感器信号质量增强》获得了校区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谈起这篇论文,江圣泽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自己的毕业论文提出了一种通道蒸馏神经网络,结合深度学习与传感器信号优化,实现了轻量级、高精度的惯性导航系统,“比如手机室内导航,不再需要借助额外的硬件,大大降低了成本。”这一研究有广泛应用前景,比如通过运动数据获知人体健康状况。

回想起对科研落地应用的追求,江圣泽感觉或许源自平日里的潜移默化。“校区会组织我们去比亚迪、华为、大疆等头部企业参观,企业更强调把知识‘变现’,这给了我不少启发。”江圣泽说,他已立下志向,将来从事大健康领域的研究。

江圣泽的奖状

“成就感”不光源自学习

与哈工大结缘,与江圣泽的家乡景德镇有关。

除瓷都外,景德镇也被称为“直升机之城”。这座城市云集了多个飞行器研发制造企业,江圣泽从小就能看到各种直升机从头顶飞过,这也让他对理工科高校有了天然的亲近感。

进入大学校园,江圣泽决心要比高中过得更精彩。所以在刷题、做实验之余,他更享受每一天的生活,成就感来自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陪着江圣泽来到大学的是一把用了近十年的萨克斯,他随校区学生艺术团演奏的《加勒比海盗》,获得加拿大国际音乐大赛一等奖。到大学后,他就加入了学院的足球队,连续两年参加校区足球联赛。谈起即将赴欧洲学习,作为球迷的他憧憬地说,希望有机会去皇马主场伯纳乌看看。

江圣泽(右二)参加校区学生艺术团器乐部表演

大二时,江圣泽作为学院学生会文体部的负责人牵头举办了一场迎新晚会。看到舞台上的表演顺利进行,他的心里满是欣慰,在他看来,这份成就感与做科研时的又有所不同。

最近,拿到了硕士offer并完成了毕业设计的江圣泽有了更多时间登山徒步和“citywalk”。“我买了一台新的相机,寒假和朋友去了内蒙古阿尔山,凌晨五点去蹲守雾凇,等了两个多小时,雾气终于消散,2024年第一场日出雾凇来了。”美丽的景色在他的心中历久弥新。

江圣泽拍到的雾凇

历经寒冷,冬日“冰花”才能绽放枝头,正如未来之路,砥砺前行,充满生机。

编辑 薛锦瑜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袁斯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