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

深圳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关
2024-06-13 09:36
摘要

2023年,深圳海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各项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项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海关工作中,压紧压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主体责任,注重构建关地普法大格局,关区重点法治工作连续三年获评深圳市“十大法治事件”,一个普法项目获评广东省普法创新创先案例,一个普法作品获评广东省2023年法治动漫微视频优秀奖,一个隶属海关入选深圳市首批“八五”基层普法联系点。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关(以下简称深圳海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各项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项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海关工作中,压紧压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主体责任,注重构建关地普法大格局,关区重点法治工作连续三年获评深圳市“十大法治事件”,一个普法项目获评广东省普法创新创先案例,一个普法作品获评广东省2023年法治动漫微视频优秀奖,一个隶属海关入选深圳市首批“八五”基层普法联系点。

一、坚持一条主线,“党建+法治”实现融合式普法

(一)学法突出“常”与“全”。

坚持“关键少数”带头学,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2023年开展中心组法治专题学习逾100次,组织50余名处级领导干部以多种形式讲法,带头分享学法体会、传播法治理念。坚持全体关员多样学,对照海关系统重点法律法规,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等重点法律法规纳入全员培训方案,注重考学结合,以考促学,组织参加广东省国家机关2023年度学法考试,全关各部门单位和事业单位参考率达到99%,优秀率达到100%。

(二)用法突出“准”与“强”。

坚持党委对普法工作的全面领导,依托深圳海关普法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规划普法“准心”,研究制定《2023年深圳海关普法工作计划》《2023年深圳海关普法责任清单》等多份文件,明确2023年度关区3大类16项普法工作重点、25项普法计划,全面压紧压实各部门单位的普法责任。坚持普法工作维护国门安全的政治功能,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普法活动中推动落实严禁“洋垃圾”入境、防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为海关执法营造良好执法环境和浓厚守法氛围。

(三)讲法突出“深”与“实”。

坚持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党内法规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能力。坚持基层搭台讲法,利用“求知讲堂”“启行普法”“春雨法律工作室”“岛关学堂”等各具特点的法治讲堂,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普法活动,讲述基层法治故事,激发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的基层普法活力。

二、做到两个结合,“法治+服务”推动高质量普法

(一)服务中心,“滴灌普法”优化外贸营商环境。

加强企业合规建设普法,创建4个国家级技贸评议基地,先后对欧盟、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件技术法规进行普法培训,推动6个法规18项技术标准修改、延期,惠及移动通讯、医疗器械等产业超2000亿元产品出口,实现“域外合规”。推进企业“问题清零”,充分发挥12360、95198服务热线、“i深关”企业诉求响应平台等各渠道作用,切实解决企业通关疑难问题,受理各类咨询33.2万余宗,接通率、准确率、等待时长3项指标超总署满分标准,多渠道加强涉企政策宣传培训,内外联动开展“深数半月坛”直播培训142场,参训企业11232次。

(二)服务基层,“嵌入普法”构建依法行政闭环。

开展“立法源头普法”实践,充分发挥两级海关立法联系点作用,在制度立改废过程中听取行政相对人及相关单位、群众意见,先后对80余部规章提出140多条立法后评估意见,实现立法建议输入和法律解读输出的双向促进。在执法中融入普法,强化“执法即普法”理念,坚持边执法边普法,把纸面上的法律条文变成现实中的法治实践,推行“说理式”执法,通过执法过程中把法律规定讲清楚,把救济途径讲明白,把事实讲准确,把执法过程变成普法公开课,不断提升基层执法和说法水平。发挥“监督反哺普法”功能,创新“一看、二听、三讲、四调”实质化解纠纷工作法,通过“案例讲评进科室”“法律沙龙进科室”系列活动,推动解决基层一线有制度不执行、有制度乱执行的不规范问题,形成法治宣传教育闭环。

三、紧盯三个重点,“法治+创新”推升实效性普法

(一)创新普法方式,做好重点宣贯。

组织做好“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主题宣传月、“8·8”海关法治宣传日和“12·4”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普法宣传工作,推出民法典“进海岛、进高校”、宪法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口岸、进企业、进社区”等系列活动,获得广泛好评。组织开展“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三年专项行动”、打击旅检现场妨碍海关执法行为等专项普法活动,营造良好执法环境和舆论氛围。大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港湾、汇心桥等13个纠纷调处工作室,7个项目入选全国海关践行“枫桥经验”十佳典型做法、十佳理论研究成果、百佳案例,罗湖海关获评首批全国海关践行“枫桥经验”示范点。

(二)创新普法机制,做好资源统筹。

推出深圳海关法治宣传教育线上资源库,针对关区基层普法资源欠缺,急需加强法治宣传资源供给问题,推出2批次43个共享普法资源,分为普法短视频、普法PPT课件和普法宣传图片3大类,覆盖宪法、海关法、民法典、生物安全法等13个业务门类,进一步盘活、优化关区法治宣传教育资源。落实总署党委加强海关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推动两级法规部门人员力量优化配置,组建90名普法讲师、62名公职律师及候选人为主的普法队伍,发挥普法讲师团、公职律师主力军作用,发布普法作品近100期、理论文章40 余篇,组织录制普法精品课程16个,举办普法讲师团系列专题讲座,涵盖海关法律制度、预防酒驾醉驾等领域,全关共有8000多人次参加。

(三)创新普法格局,做好阵地建设。

推动海关与地方普法工作的深度融合,走访地方司法行政部门,深度参与深圳市法治社会建设“深调研”,与深圳市司法局议定第三轮深化法治建设合作备忘录,明确10方面26项合作事项。依托与深圳市普法办合作机制,与深圳市司法局、普法办、深圳大学等单位开展普法共建,做好先进典型培塑和经验示范,报送8个基层普法项目参与广东省司法厅举办的普法创新创先案例评选工作,报送文锦渡海关入选深圳市首批“八五”基层普法联系点,为构建关地普法大格局增加新动力。拓展线上线下“普法频道”。组织政策法律宣讲活动近100场,加强税款担保、通关改革等方面政策的宣讲力度,释放法规政策“红利”,在《国门时报》《民主与法制》等国家级媒体刊发各类普法文章60篇,不断提升海关特色普法影响力。

编辑 詹珊珊 审读 柳春晓 二审 邹远先 三审 洪鹏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