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

深圳普法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2024-06-11 13:59
摘要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普法办的指导支持下,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应急管理法治宣传,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普法办的指导支持下,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应急管理法治宣传,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依法行政,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高度重视普法工作,明确普法工作的负责领导、组织机构并保障落实普法工作所需经费和人员,积极推进普法责任制机制建设,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布,采取多种措施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确保普法责任有效落实。加强党委中心组学法和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坚持“学用结合”原则,每年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法治专题培训,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列入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能力。2023年组织举办2期专题讲座,邀请法律专家向全体干部职工讲授《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

二、创新方式方法,多渠道开展应急管理普法

采取主题式普法、精准式普法、警示式普法、讲故事式普法、培训式普法、学习式普法、体验式普法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应急管理法治宣教工作。

(一)主题式普法。围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每年举办多场应急管理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将《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应急知识向市民群众普及,做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送教上门”“安全体验进社区”“安全知识进校园”。近年来,共举办4万余场应急管理主题宣传活动,开展网络公开课、专家访谈、网络直播等线上活动2万余次,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

(二)精准式普法。突破传统普法模式,以危险化学品、粉尘涉爆、涉氨制冷等企业为重点对象,以上门一对一宣教、线下集中培训等方式开展精准普法活动,普法对象包括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街道办及社区安全管理人员、工业园区安全管理人员等。活动现场设置播放警示视频、典型企业发言、行政处罚案例分析、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解读、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等多个精彩环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取得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近年来,共开展近300场普法活动,累计参加人员近3万人,发放法律宣传手册3万多份。

(三)警示式普法。一是联合深圳广电集团制作播出《深圳应急时刻》节目,节目由“城市安全哨”“局长说安全”“我是应急人”“学习强安” 四个板块组成,在深圳都市频道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节目通过多种形式对热点案例涉及的相关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知识进行生动地解读分析,并进一步延展进行警示科普,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传播相关安全知识。目前,共制播12期《深圳应急时刻》节目,累计观众超过926万人次,同时在“深圳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矩阵以及“学习强安”、壹深圳App等平台发布进行二次传播,累计触达超2000万人次。二是开展以案释法,定期通报典型处罚案件。对全市应急管理部门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典型案例进行汇总,定期筛选出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案例在局门户网站对外公布,公布内容主要包括违法事实、处理结果和法律依据等。三是制作警示片并发放到企业,通过讲述发生在深圳市的多起因企业未落实主体责任而造成的较大以上事故,以事故责任人现身说法,提醒广大企业主要负责人知法敬法,自觉守法。

(四)讲故事式普法。近年联合深圳广电集团制作播出《安全圳少年》儿童青少年安全系列宣教节目、《安全婆婆嘴》以案说法节目,制作《隐秘的角落》《虎头鞋》《未形之患》等主题微电影,通过精心设计编排、生动演绎,将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融入栏目及剧本情节中,让广大群众在观赏节目的同时轻松获取应急管理法律知识。上述节目及微电影通过深圳电视台播出,同时在“深圳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安”平台中发布,累计观看人数已达数百万人次,在腾讯视频和官方抖音播放量超过2000万。

(五)培训式普法。通过全年开展“深安大家谈”网络直播节目,设置答题和奖励环节以及主持人互动环节,提升培训效果和观众参与度,并在“学习强安”平台设置专栏进行宣传推广和直播回放,持续提升安全知识普及程度。“深安大家谈”自开播49期以来,累计观看人次超1000万,单场观看人次最高达156万。为培育应急处置能力,构建“应急第一响应人”体系,截至2023年12月,开展应急第一响应人累计培训99.04万人次,被列入2022年度“深圳市十大民生实事”。

(六)学习式普法。整合安全文化资源,开发“学习强安”APP并于2020年1月全线上架手机应用市场,致力于打造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各领域宣传、教育、学习、培训一体化平台,公共安全知识多功能图书馆,区应急管理部门自管平台,中小企业培训管理工具。“学习强安”平台开辟安全法规专栏,定期对内容进行核查更新,目前共发布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等403篇,开设法律法规解读类专栏7个,上线课程56节,为市民提供学培考一站式学习渠道。此外,在“深圳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上也开设了在线学习测试栏目、应急普法专栏。

(七)体验式普法。统筹推进全市51家各级各类安全教育基地场馆规范化建设,积极利用安全教育基地开展体验式普法,研究制定《深圳市安全应急知识宣教科普空间建设工作方案》,全力打造“5分钟”应急科普圈。安全教育基地将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等内容和现代电子科技手段相互关联、有效融合,通过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方式,增强安全体验的真实感和知识学习的趣味性,高效地向体验者传播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平均每年接待企业员工、中小学生和市民共130万余人次。其中,深圳市现代安全实景模拟体验教育基地获评“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深圳市法治宣传教育五星级基地”,平均每年接待约16万人次;龙华区安全教育基地和特区建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获评“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深圳市南山安全教育体验馆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这是广东省第一家,也是全国应急管理系统第一家“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该事件被深圳市委政法委、深圳市委依法治市办、深圳市法学会评为“深圳市2019年度十大法治事件”;深圳市光明区安全教育基地获评“国家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以深圳市安全教育基地为蓝本,分别与宝安区人民政府、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福田区人民政府、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联合打造深圳市安全教育基地拓展馆,通过合作共建的方式,着力构建服务群众、贴近群众的新阵地、新模式,将安全应急、普法等知识送到市民群众身边。

三、应急管理普法成效凸显

全市应急管理系统通过持续开展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法治宣教活动,大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推动企业学法懂法,法规主要内容知晓率逐步提高,取得积极成效。自2019年成立至今,直接作出的处罚案件均未发生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创新开拓应急管理普法新局面,勇当法治建设先行示范区,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经验。《深圳市加强应急管理普法工作的主要做法》被刊登于应急管理部内部刊物《政策研究》,向全国应急管理部门推广介绍“深圳经验”。在2021年7月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政策法规工作会议上,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就普法工作经验介绍发言。

在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广东省总工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广东省安全(普法)知识竞赛暨粤港澳安全知识竞赛中,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组建的深圳市代表队获得广东省选拔赛初赛总分第一、决赛冠军,并代表广东省荣获第十届粤港澳安全知识竞赛企业组冠军及职安健“识货”奖。在第四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中,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被评为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线上答题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受到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普法办公室联合发文表扬。2019年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总决赛、2020年全国应急管理普法作品现场展播活动均在深圳举行,深圳市应急管理局为比赛活动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应急管理部、司法部、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发来感谢信。

编辑 詹珊珊 审读 柳春晓 二审 邹远先 三审 洪鹏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