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周一(6月3日),多只美股出现行情异常,伯克希尔哈撒韦、蒙特利尔银行、巴里克黄金等股票发生暴跌。纽约证券交易所表示,出现异常报价的原因是价格区间出现技术问题,该技术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纽交所将对此展开调查。(此前报道>>深夜突发!暴跌99.97%!巴菲特当了将近两小时穷光蛋!)
美股“史诗级乌龙”
2024年6月3日,美股市场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由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掌管的、以稳健投资和卓越业绩闻名于世的大公司的A类股突然暴跌,跌幅达到了惊人的99.97%,近100%!股价从每股62万美元左右,瞬间跌至185.1美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A类股,是华尔街价格最高的股票之一,是全球投资者心中稳定和财富的象征。然而,这种跌法,按照账面价值算,1万亿美元市值凭空蒸发,仅剩下2.6亿美元。
据统一证券行情协会(CTA),此次乌龙事件共有数十只股票受到影响。其他涉及的知名股票包括巴里克黄金和NuScale电力公司。此外,蒙特利尔银行、巴里克黄金等股票的跌幅也在98%左右。这些跌幅都几乎是在很短时间内发生的,且行情静止不动。
错过一夜暴富?纽交所:交易无效!
“数只美股疑似出现行情异常”随后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有网友称,这时候抄底,恢复后再高价卖出不就可以大赚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在185.1美元/股的价格时,有51股成交,价值超过3000万美元。
这些交易作数吗?这些手快的人能因此大发横财了?
答案是NO!
根据最新的一封电子邮件显示,纽交所集团股票交易所与其他UTP交易所共同决定,撤销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在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50至9:51之间(北京时间晚上9:50至9:51之间)、价格低于或等于603718.30美元/股的所有由于CTA SIP报价问题相关的错误交易。此外,还将清除与蒙特利尔银行、墨式烧烤、巴里克黄金等相关的错误交易。
在随后的市场状态报告更新中,纽交所指出,美国东部时间早9:30至10:27之间,共有49个相关交易代码受到影响,此次故障的原因可能与软件更新有关。
截至周一收盘,伯克希尔哈撒韦A类股涨0.59%,报631110.1美元/股,伯克希尔哈撒韦B类股涨0.09%,报414.79美元/股。
伯克希尔哈撒韦A类股股价如此之高,主要是因为巴菲特从未拆分股票,因为他想吸引具有长期投资眼光的股东。巴菲特曾表示,许多伯克希尔的股东都把他们的股票当作储蓄账户。
FactSet的数据显示,巴菲特是伯克希尔的最大股东,拥有超过38%的A类股。巴菲特自1965年以来一直在管理着伯克希尔,他已承诺捐出自己在该公司积累的财富。
随着问题的解决,市场逐渐恢复了正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也回到了它应有的水平。那些抓住机会的交易,虽然最终被宣布无效,但这些行动却仍然是华尔街新的传奇,让人们津津乐道。
抓住机会,才能接得住“泼天富贵”
在金融市场,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意外,而那些能够迅速反应、抓住机会的人,往往能够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时间回到2005年12月8日。本来是一个平凡的交易日,在日本东京的瑞穗证券一名交易员接到了一个指令,要卖出一家上市第一天、名为J-Com的公司股票。然而,一个微小的失误,却引发了一场金融风暴。他本应输入的是“1股以610,000日元的价格卖出”,却错误地输入成了“610,000股以1日元的价格卖出”。
这个指令立即被发送到了东京证券交易所,市场瞬间陷入了混乱。在短短的30分钟内,这个错误指令造成了瑞穗约400亿日元(约合3.9亿美元)的损失,全年的利润归零。
61万股卖单,这个数量甚至是J-com流通股数的42倍!单子一出,马上被市场上的日内交易牛散和部分机构投资者发现,一名叫“CIS”的投资者在跌停板上火速抢到了3300股,这是实际成交的量的25%,并最终凭借这3300股爆赚6亿日元。
有意思的是,这位“CIS”在2018年还与日本最大的出版商之一的Kadokawa株式会社合作,分享自己的投资心路。
在这次事件中最出名的还不是“CIS”,而是日本“大神”BNF。在事件发生的一瞬间,BNF的手更快,资金量更大,也抢到了更多,最终爆赚20亿日元,是CIS的三倍还多。
交易“烂摊子”有人收拾吗?
交易所的技术稳定性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至关重要。在瑞穗证券的乌龙指中,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就存在无法撤销交易的缺陷,因而对这起事件负关键责任。
具体来说,当瑞穗证券意识到这一错误并尝试取消交易时,东交所的系统未能识别取消指令,且东交所表示没有权限随意取消特定交易,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上报 。东京地方法院一审判决认为,东交所的交易系统存在缺陷,对于明显异常的交易没有进行停止交易的行为,具有重大过错。法院判决东交所应承担70%的责任,并赔偿瑞穗证券107亿日元。
瑞穗证券和东交所的案子最后上升到了东京高等法院, 东京高院二审维持了一审判决 。最终瑞穗认栽;而东京证券交易所也默默抗下所有,除了赔款,还不得不斥巨资完善交易系统。
在处理技术故障问题上, 美国证券交易所却没有这么斯文,监管也“流氓”很多,出了问题往往不顾既有规则,“撤销重来”。
美国证券交易所的技术故障也不是头一回了,仅仅那些对市场造成较大影响的就有好多起:2013年8月22日,纳斯达克交易所因为技术问题导致了一系列交易延迟,影响了包括苹果、亚马逊在内的多家大型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2014年8月24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因为技术问题导致交易中断,影响了期货市场的正常交易……
这些技术故障事件,有些明显是监管不力和交易所运营的漏洞造成的,通常会导致市场混乱、投资者信心受损或者经济受损。然而,却没有主体因此而承担相应的责任。
(综合来源:智通财经、中新经纬、每日经济新闻、金融界、财联社)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