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文化遗产月”上演重头戏 80余件古丝路艺术精品亮相宝图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庄典/文 宋璐/图
2024-06-04 07:10

宝安日报

深圳报业集团旗下唯一一份县市区域报

摘要

2024年宝安区“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特展“博览宝安 悦见世界——古丝路艺术精品展”开幕式现场。

6月3日,2024年宝安区“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特展“博览宝安 悦见世界——古丝路艺术精品展”在宝安区图书馆正式拉开帷幕,宝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学良,宝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红瑛,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家黄小娇,中国国家博物馆外国文物征集部顾问刘征,国家发改委中宏网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主任肖柏青,以及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各街道和各博物馆相关领导与嘉宾出席活动。

2024年宝安区“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特展“博览宝安 悦见世界——古丝路艺术精品展”开幕式现场。

80余件文物诉说丝路故事

古代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通道,见证了2000多年来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演进和文明的交流融合,也形成了独具特色、开放多元的丝路文化。本次展览带来80余件(套)文物珍品,既是对古丝路文明的展示,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珍贵见证。

据悉,本次展品不仅涵盖了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13世纪的漫长历史时期,更包含了希腊、罗马、中西亚等广大地区的古代文明成果。根据器物的材质特点,分为“异彩琉光——玻璃艺术”“抟土成器——陶瓷艺术”“烁石流金——金属艺术”“跨越时空——一带一路”古地图4个单元。

“异彩琉光——玻璃艺术”单元展示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玻璃器具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抟土成器——陶瓷艺术”单元则展示了跨越3000年的中西亚地区,以及伊斯兰风格的古代陶瓷器具;“烁石流金——金属艺术”单元汇集了两河流域、地中海地区、伊朗高原、中亚等区域跨越3000年的金银器、铜器等30件金属艺术品,讲述了金属艺术的起源、发展和传播的轨迹;“跨越时空——一带一路”古地图单元展示了39幅古代地图。

博览宝安 寻“宝”有礼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本次特展,2024年宝安区“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还有更多精彩内容。5月18日到6月29日,精品特展、专题讲座、馆校共建、互动打卡等精彩活动将在主、分会场陆续上演。

在今年“博览宝安——寻宝记”系列活动中,还特别推出寻宝打卡互动环节。只要市民带着活动手册,到世纪琥珀博物馆、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凤凰古村、一雍博物馆、合正艺术博物馆、宝安图书馆、宝安1990等地打卡,就能获得精美文创礼品。

  相关新闻

欣赏艺术精品 感受丝路文化

6月2日下午,丝绸之路钱币学会副会长宋功与市民一同参观了“博览宝安 悦见世界——古丝路艺术精品展”,将文物中的丝路故事娓娓道来。

“异彩琉光——玻璃艺术”单元展出的地中海地区玻璃艺术尤为引人注目,吹制法和模具法是其主要制作工艺,当时达到了相当高超的水平,尤其是在设计、技法等方面,融合了东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与地中海地区的玻璃艺术相比,伊斯兰风格的玻璃器则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风貌,在造型形状、装饰形态以及表现技法上,追求一种简约而纯粹的美感。

在本单元中,宋功介绍说,古代东方把琉璃放在很高的位置,这得益于佛教传播到中国。虽然现在琉璃器的使用比较普遍,但自唐代起,琉璃器就是奢侈品。古代琉璃器一般放在佛塔里,用来供奉佛祖,不是一般老百姓使用的器物。

双耳虹彩平口壶。

第一个展柜里的展品双耳虹彩平口壶是本次展览中最漂亮的,器物上的色彩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被称之为虹彩。这种色彩不是做出来的,而是琉璃器在几千年的过程中通过氧化反应形成的。这个盘子仿制了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金属器,一旁的小瓶是用来装香水的容器,有2000多年的历史,非常珍贵。

“抟土成器——陶瓷艺术”单元内的精美展品。

“抟土成器——陶瓷艺术”单元展示了跨越3000年的中西亚地区及伊斯兰风格古代陶瓷器具。中西亚地区陶瓷器具在器形、纹饰上多为造型夸张的人形或动物形陶器,一些陶器还采用了釉彩装饰,如青釉、绿釉等,使得器物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伊斯兰风格釉陶是一种古老而精美的陶瓷艺术,经历了由最初的白釉到蓝彩釉,花纹样式由简朴到多样的4个发展阶段。这些陶瓷不仅仅是古代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更承载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黑底蓝釉人物纹盘。

另一件珍品是黑底蓝釉人物纹盘,被称之为釉陶,出土自伊朗,这种釉陶制作工艺传承了几千年,现今我国新疆地区仍有人在制作,是非遗“活化石”。陶器中间的花纹是一位女性在弹箜篌,这是一位女神,在中亚被称为“娜娜”。盘子边缘的花纹是鹿和缠枝莲。九色鹿的纹路曾出现在敦煌壁画中,缠枝莲的纹路也在中国的青花瓷上有所呈现。

“烁石流金——金属艺术”单元内的精美展品。

在“烁石流金——金属艺术”单元中,从祭祀典礼的庄重器皿,到王权象征的豪华饰品,再到商贸交易的商品和日常使用的器具,每一件展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工艺水平和文化特色,展现出古代人民对金属材料的巧妙运用和对造型设计的独特见解。宋功为市民介绍了本单元中的青铜地母神(底座),这件器物的造型是一位女性,出自两河流域。这位女神在西亚被称为伊莲娜,脖子上戴着非常精细的项圈,她的动作象征着人类生命的延续。

宝安观众的热情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也给宋功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觉得挺感动的,在参观的过程中大家都愿意去吸收更多的知识,去了解器物背后的文化,也愿意去做一些更深入的探讨。”宋功认为本次展览承载了很多历史信息,不仅带领观众回望丝绸之路,还为观众带来一些思考和体会。

(作者: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庄典/文 宋璐/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