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凌
提要
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需要我们进一步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寻求新的突破点和生长点,进而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视角和核心要求出发,深入剖析深圳在探索建设先行示范区过程中所走过的道路,特别是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与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五个战略定位”进行有机结合,系统总结深圳的实践经验并进一步实现理论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成为阐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引领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支撑。在这一宏阔的历史背景下,深化各领域的实践研究,对阐释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城市,深圳用4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过的路。深圳在这一历程中,一方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用鲜活的社会主义实践、不断革新的创新历程诠释着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实践的缩影;另一方面,深圳始终坚持与世界接轨、与时代并行,试图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因此,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基本框架,做好深圳实践的创新研究,对于探索和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1
实践研究是阐释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方法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指出:“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研究作为一种基于实践活动的综合性研究方法,注重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实证研究为基础,以实践效果为评价标准,在实践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对理论进行阐释、深化和构建,从而不断推动实践向前发展。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道路的形成离不开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探索的现代化革命中总结而来的,是基于现代化社会革命的实践需要。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数百年的路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实际情况与现代化普遍规律相结合的产物,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共同特征源于对现代化一般规律的遵循,中国特色源于全面持续地以世界最先进水平为参照和指引的中国实践。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实践激发了强大的理论发展动力与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构建起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饱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和智慧结晶,既要对中国何以能始终以世界最先进水平为实践参照和指引做出深刻阐释,更要对中国以世界最先进水平为参照和指引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奠定了厚实的实践基础,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实践性特征,也决定了我们开展现代化研究的实践性导向。作为新时代的理论工作者,梳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理论提炼,把握好新时代的实践规律,并进一步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是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应有之义。
2
深圳的先行先试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是渐进的过程、逐步认识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性、地方发展的特殊性,中国共产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按照难易程度和轻重缓急分步骤推进,逐步累积现代化建设成果;同时选择部分省市或地区进行政策试点,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待取得经验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做法进行推广直至全面实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深圳作为举世瞩目的政策试点城市,“摸着石头过河”“办特区”“先行先试”“带动发展”“渐进式推进”等举措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基本特色,其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精髓也在于此。
深圳特区自成立以来,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诞生了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发行第一张股票,等等,这些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先行先试。“经济特区”的功能定位,意味着深圳最初的示范效应主要体现在经济建设层面,彼时深圳现代化建设的其他领域也确实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革试验和深入探究的现实问题,其“先行示范”更多是作为一种非政策性模仿效应,在全国各地的现代化实践中进行摸索。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深圳在城市发展各领域对标世界先进、把握时代脉搏,于2005年率先谋划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在引领全国其他城市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战略上,再一次起到了先行先试的作用。
2019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五个战略定位”,与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呼应,并在战略目标和具体内涵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把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三步走”路线图,与党的二十大明确的中国式现代化“两步走”路线图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看出:深圳将提前10年,即到2025年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阶段目标,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下“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前15年,即到2035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二阶段目标,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下“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并结合中国人民的现实创造而新生、重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深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样板和缩影,深圳的成功经验验证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和实践选择。深圳先行示范的基因蕴藏于深圳建市以来的现代化实践进程中,深圳的先行先试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可复制经验、提供更多可能。
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需要我们进一步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寻求新的突破点和生长点,进而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视角和核心要求出发,深入剖析深圳在探索建设先行示范区过程中所走过的道路,特别是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与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五个战略定位”进行有机结合,系统总结深圳的实践经验并进一步实现理论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3
开展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研究需要把握六大重点
中国式现代化从学理意义上开创了现代化研究的新范式,这一新范式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历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近年来,深圳学界发挥地域优势和特色,对深圳特区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产生了系列研究成果,提升了深圳学术研究的影响力。当前,做好高质量的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研究,需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研究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要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研究的正确方向。
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视角。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原典的学习和阐释,从经典著作中梳理“现代化”的思想因子,为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研究夯实学理之基;树牢马克思主义的大历史观,将深圳实践研究置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分析深圳改革开放的来龙去脉和演变机理,把握深圳先行示范的主题主流主线,揭示深圳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趋势和必然性逻辑;注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土观照,用马克思主义总体观来分析和把握深圳现代化实践的构成要素,持续推动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变革。
三是进一步聚焦研究的重点。深圳作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和先行示范区,其创新实践具有显著的先行示范意义。当前,更需要进一步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域,高度聚焦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创新实践研究,包括深圳在坚持党的领导、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文明建设、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具体实践案例。在研究之中,要特别注意将理论研究与实践路径相结合、将深圳发展与大湾区建设相结合、将深圳与世界同类型城市比较相结合,既关注宏观的政策理论研究,也关注具体的实证案例分析。
四是做好深圳先行示范区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比较研究。深圳是国际化研究的前沿,开展比较研究是深圳学者的研究特色与优势。深圳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要着力研究该模式的内涵特点、运行机制,分析其在推动深圳现代化建设中的功效;另一方面,要深刻分析深圳与其他国内外先进地区在现代化建设方面的异同,既梳理好深圳先行示范区的独特性和优势,又主动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为深圳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五是持续推进跨学科研究。深圳实践研究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与内容非常宽广与宏大。因此,我们不仅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经济学的视角,还要从教育学、法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的视角出发,构建多维研究的协同视域,形成多学科解读的理论场域与实践指向。此外,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还要强化新技术手段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进一步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六是及时做好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一方面,发挥好资政服务功能,深入研究、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圳的生动实践,探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路径,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形成系列政策建议反馈到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为深圳及其他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另一方面,把研究成果融入“大思政课”,加强“五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史的教育,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近年来,南方科技大学用好改革开放“活”教材,创新开设“改革创新与先行示范”系列特色思政课,就是在这个方面的有益尝试。
(作者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