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东莞市科学技术局正式公布了《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2024年)认定名单》,全市共有9个园区获得认定。新材料,是制造业的“底盘技术”,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
2024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指出,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力争2024年新材料产业营收规模达到1600亿元,2027年营收规模达到2100亿元。其中提到,要开展新材料产业园、新材料创新型企业认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研发场地和办公场地给予最高100万元租金补贴。
此次东莞市认定9家产业园为新材料产业园,将对东莞新材料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利好?东莞应该如何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本期三人行,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蔡金明、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对以上话题进行讨论。
新材料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将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向该领域聚集,进一步提升东莞新材料产业的竞争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
新材料产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
——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蔡金明
出台政策、认定市级新材料产业园,东莞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定位,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
一、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正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新材料产业,东莞认定一批市级新材料产业园,引导新材料企业集聚发展。东莞发展新材料产业有何优势?面临哪些困难?
胡敏: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便利,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于原材料和产品的流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东莞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制造业集群,为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会。
困难方面,发展新材料产业,东莞尚未出台专门针对新材料产业的规划与政策,这可能导致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影响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尽管东莞已认定一批市级新材料产业园,但专业园区的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更好地满足新材料企业的需求。东莞在新材料领域尚未形成健全完备的产业生态体系,包括政策扶持体系、人才培育体系等,这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可能带来一定影响。
蔡金明:新材料产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以石墨烯为例,因其拥有非常多优异的性能,被大家称为“万能材料”,国家也定位其为战略新材料。
2014年,经过调研,墨睿科技最终选择在东莞创立,其优势是我们选择东莞的重要原因。首先,东莞位居广州和深圳之间,有利于集聚人才。东莞市对于高学历人才的重视与支持,为墨睿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东莞提供的住房补贴、落户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了优秀人才加盟墨睿科技,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此外,2020年墨睿科技引进的创新创业团队还入选了东莞市第五批创新创业团队,获得了数百万的财政支持。这笔资金对于企业的研发、生产及市场推广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先庆:东莞作为制造业大市,在发展新材料产业方面有一些优势,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东莞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些平台为新材料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资源和实验条件。
困难方面,缺乏细致化、差异化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难以集中优势资源推动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苏州纳米城等专业化园区相比,东莞在新材料产业的专业园区建设方面仍有待加强。专业化园区的建设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吸引人才和资源、促进产业规模扩大。为了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东莞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提升产业策源力、加强专业园区建设以及增强高精尖材料的支撑韧性。
二、此次东莞认定9家市级新材料产业园,将对东莞新材料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方面的利好?以此为契机,如何推动东莞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胡敏:九个园区获认定为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将对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产生深远影响。据东莞市科技局介绍,此次认定的新材料产业园将通过产业链整合、技术创新、资金扶持和产业集聚效应等多方面举措,为东莞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首先,产业链整合将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更加协同高效的产业发展模式。其次,技术创新将成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进驻,带来新技术、新工艺的突破。
以此为契机,结合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提出的目标,东莞新材料产业有望在2024年和2027年分别达到预定的营收规模,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为东莞乃至全国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迈向新的高度。
蔡金明:在科研领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一直是科学家们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在新材料领域,将一项新型材料运用到成熟的商用产品上,其难度犹如在深不见底的“死亡谷”上架起一座“铁索桥”。墨睿科技团队凭借近20年的坚持和努力,成功架起了这座“铁索桥”,并实现了跨越。
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的认定为整个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产业园有利于吸引更多新材料科研团队、产业公司进驻,形成集聚效应,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以墨睿科技为例,公司在石墨烯生产与应用领域取得了三项“世界领先”的突破。墨睿科技自主开发全自动化、全国产化的石墨烯生产装置,实现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目前产能1000吨/年,居世界首位;同时墨睿科技还是全球首家实现石墨烯原料生产、膜材涂布、烧结加工、模切成型和导入交付的全链条企业;目前墨睿科技的石墨烯导热膜/均温板产品通过国家科技成果评价:“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王先庆:通过认定一批市级新材料产业园,东莞积极引导新材料企业集聚发展,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吸引人才、企业、服务机构等资源落地,促进产业规模做大做强。与此同时,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向新材料产业集聚,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
以此为契机,东莞要制定更加细致化、差异化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与此同时,东莞加大对新材料产业园区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三、为了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东莞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涉及产业发展战略、人才、资金、税收等多个方面。东莞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如何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
胡敏:为了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东莞要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企业。
与此同时,东莞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金融、法律、市场等方面的支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最后,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东莞新材料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蔡金明:材料创新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困难性和周期性不容小觑。自石墨烯被发现至今,不过短短20年的时间,尽管其潜力巨大,但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集成更加先进的技术,成为了下游企业关注的焦点。
面对挑战,墨睿科技充满信心,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种信心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对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度重视的深刻认识;二是公司始终坚持的“学研产用四极融合,科研制造双擎驱动”的战略布局。未来,公司将继续保持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的迭代,推动石墨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墨睿科技也将积极参与国家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规划,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先庆:东莞要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人才保障。东莞要加强人才培养,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新材料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此外,东莞设立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为新材料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难度,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对于年度研发投入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东莞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