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专家热议: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东莞+
2024-05-20 15:40
摘要

东莞应该如何培育更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5月14日至15日,2024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经验交流会在东莞举行。期间,数改智转赋能单冠企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分论坛相继举行,并开展四场产业链专题调研暨对接会。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不仅代表着各自行业细分领域的最高水平、具有较强市场核心竞争能力,是各地政府重点引进和培育的对象,更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东莞市在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现已累计培育1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此次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评选中,东莞有10家企业入选,在全省地级市中位居首位。

在此基础上,东莞应该如何培育更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本期“三人行”栏目邀请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易事特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何思模,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东莞积极吸引和培育高端创新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

东莞一直致力于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通过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入驻。这为东莞培育单项冠军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易事特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何思模

东莞鼓励企业细分行业、细分产品市场,形成完备的赛道布局。这种布局不仅有助于企业深入挖掘市场潜力,更能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

东莞制造业优势明显

问:近年来,东莞注重提升优质企业梯次培育水准,认定了首批94家市级单项冠军企业,拥有54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1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在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方面,东莞具备哪些优势?

王先庆:近年来,东莞在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产业集群、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

东莞拥有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形成了多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如智能移动终端、高端装备制造等。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单项冠军企业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东莞积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智改数转、绿色转型等方面,重点支持产业链的链主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技术改造。这种支持措施,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从而培育出更多的单项冠军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的单项冠军企业在各自行业细分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代表了行业细分领域的最高水平。这些企业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能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何思模: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在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包括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10家莞企入选。目前,东莞市已累计培育1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在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方面,东莞优质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创新体系是显著的优势。东莞针对单项冠军企业的培育出台了一系列精准的政策支持措施,包括财政奖励、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这些政策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单项冠军企业的培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谢宝剑:在当今全球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东莞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正积极致力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优质企业的梯次培育水准。在东莞,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已经拥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并逐步培育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赛道,同时为未来产业从零开始逐渐设置赛道。

东莞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发展主体和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也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的重要的作用。在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东莞市去年出台了《关于坚持以制造业当家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优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这些政策措施涵盖了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多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问: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积极培育优质企业。东莞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王先庆:为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东莞可以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和优化先进制造产业布局两方面着手。

首先,东莞要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东莞还要深化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在优化先进制造产业布局方面,东莞可以集中资源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通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加入,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东莞要积极布局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为东莞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东莞将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何思模:东莞要积极实施企业梯次培育策略,以精准施策推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向迈进,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企业梯次培育策略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规模、技术水平等因素,量身定制不同的培育措施和政策支持。对于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创业辅导,帮助企业快速起步、稳健成长;对于成长型企业,则重点支持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对于成熟型企业,则鼓励其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以易事特集团为例,公司深耕产业数字化和“新能源+储能”两大领域,主营智慧电源、数据算力中心和新能源三大战略板块业务,为数字能源产品及风光储充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易事特成功入选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

展望未来,东莞应该深化企业梯次培育,为企业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支持和服务。同时,东莞要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制造业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谢宝剑:为进一步提升东莞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东莞可以从数字化转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入手。

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东莞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同时,政府应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帮助企业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通过引进和培育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建立梯度培育体系,聚焦产业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培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的专精特新企业。政府应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人才培训等服务,助力其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东莞地处广深之间、广深创新策源地的优势,与深圳形成无缝对接的创新生态圈,充分借力广州的人才与智力支持,打造单项冠军成长的“雨林式”创新生态。

借助国际展览、论坛等平台,东莞应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东莞制造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快建设制造强市

问:本次经验交流会在东莞举办,为东莞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带领机遇。东莞如何把握契机,塑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王先庆:东莞作为制造业重镇,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东莞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同时,东莞积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其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发展。

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东莞正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近年来,东莞在制造业集群引领、分级培育、专精特新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未来,东莞要继续制定明确的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战略规划,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同时,东莞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信息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推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何思模:东莞作为制造业重镇,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契机,塑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东莞应制定明确的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通过规划引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基础设施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东莞应加大投入,完善信息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提高网络带宽和数据处理能力。同时,推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谢宝剑:东莞可以从完善基础设施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入手,将机遇转化为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新优势。

一方面,东莞要加大投入,提升信息通信网络覆盖和质量,确保制造业企业能够享受稳定、高速的网络服务。加快建设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东莞要紧跟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大开放创新力度,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引导资金、人才等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多措并举,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地位,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