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成为我国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强调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9月1日,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时再次强调,要“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由此可见。
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向,它决非重走封闭循环的老路,恰好相反,它是更加强调开放与合作的发展新路。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中国要为推动全球化深入做出更大贡献。它的提出,既是中国作为全球化受益者的体悟,更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担当。
全球化成就了今日中国。过去,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战略,是利用比较优势切入全球产业链中进行国际代工,以“三来一补”起家的深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国的开放给世界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全球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涌入,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国力提升和认识加深,中国逐步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向科技创新要效益。
也正是因为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受益程度,让西方一些国家担心失去领跑地位而出现不平衡心态,它们希望中国能够安于扮演其主导的全球化格局中的给定角色,显然,这种将让中国发展丧失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臆想,中国无法接受,逆全球化思潮渐渐发端,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使得全球化步履艰难,更让这股思潮甚嚣尘上。
全球化步伐应该停止吗?答案显然是“不”。基于比较优势和规模效应的全球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人类生产力,为人类带来巨大福祉,那些逆全球化声调最高的国家其实有意忽略了它们得到的很多好处。
全球化受挫只是暂时的,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挺身而出。最初,中国参与全球化多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单循环格局,随后中国市场逐步开放,现在中国要让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发生更广阔深刻的联系。拥有14亿人口超大市场规模的中国,自身也需要形成内需主导型经济以成就更高质量的发展,更加开放的国内市场,将促进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循环,也将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相信假以时日,新发展格局将推进全球化的深入,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将得到更多尊重与认同,因为这是一场中国与世界的双赢!
编辑 李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