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这块热土上,各种所有制的企业英雄齐聚、各显身手,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混合经济的模式。这种状况让深圳经济特区一成立就呈现出一种激烈竞争的局面,这种情况虽然让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作生活的人感觉有些不习惯,但对深圳的发展却十分有利。竞争的局面,既形成了百家竞争的良好态势,也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摸索了经验,深圳因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地。
中国究竟形成什么样的一种经济状态,对社会经济发展最有利呢?实行“一大二公”的纯国有制经济,容易陷入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让经济发展失去活力;实行私有制为主的经济形态,可能会让中国走上私有资本膨胀、少数人发财、多数人贫困的邪路。从深圳的经验看,形成混合经济的态势最为有利,既能让经济充满发展的活力,又可以避免以私有经济为主的弊病。
深圳的混合经济形态其实算不上是全新的事物,只是古老中国经济形态的一种新表现。实际上,中国古代几千年里走的就是一种混合经济的路子,从而保证了中国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是世界上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国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在农业生产方式条件下,中国一直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领先者这一事实就能证明这一点。
图片来源:深圳市先导科技产业促进中心
郑永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对此问题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中国形成了“三层市场”的混合经济体,这种形态至少从汉朝就开始有了。所谓“三层市场”,顶层是国有资本,底层的是庞大的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资本,中间层是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互动层。近代以来,人们把国有资本称为官办,把中间层称为官督商办,把底层称为商办。他认为,深圳、珠三角其他地区、浙江都是三层资本比较均衡的状态,经济发展状况就好。
笔者认为郑永年的论点十分有道理,深圳的发展实践证明,混合制经济状态最有生命力。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深圳的经验,就能感觉到李灏书记在构建和发展混合制经济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贡献至少有两点:
一是对国有企业,通过建立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成立投资管理公司,管住了国有企业责任不清、发展无序的混乱状态,从而让国有企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后,有能力承担起供电、饮水、燃气等关系到国计民生行业发展管理的责任;也有能力在市场波动时平抑市场价格,成为保证市场稳定的关键因素。
二是对民营企业,通过颁布《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18号文),让民科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强、效率高、发展快等特点,撑起了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半边天,为深圳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成长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一线城市立下了汗马功劳。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