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瑞银亚洲投资论坛在香港举行,吸引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300位专业投资者、高净值客户、上市公司高管参加,与会嘉宾聚焦宏观政策、经济增长、市场改革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其中,中国企业扬帆出海,提升国际化水平成为一项重点议题。
瑞银论坛聚焦中国企业出海趋势及机遇。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瞄准海外市场,扩大出海力度成为龙头企业们拓展利润空间的重要方式。瑞银的研究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过去十年海外收入的变化,从十年前海外收入占比5%—6%,到2023年这个比例已经提升至11.5%。与此同时,海外市场的毛利率往往比国内市场高,这意味着出海带来的利润空间更大。
瑞银证券证券研究部总监徐宾表示,企业出海分为两种方式,直接出口与“中国+1”,后者指海外产能扩张、积极投资建厂,东盟国家、拉美地区以及欧洲市场目前是中国企业出海的三大重点目的地。
“东盟国家的优势在于市场需求足,也可以避开美国关税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另外,以墨西哥为代表的拉美地区投资热度也在升温,今年一季度,接近20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了在墨西哥的投资计划,数量已经超过东盟。最后,以欧洲市场为代表的德国、塞尔维亚成了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目的地。”徐宾说。
随着企业出海力度的增强,哪些行业将迎来投资机遇?徐宾认为,我国直接出口的产品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预计出口“新三样”依然将保持优势。另外,已经做好进口替代的公司也完全有能力把品牌竞争力扩散至海外。
他还指出,中国企业在本土生产具备成本优势,这一优势可以进行海外复制。但是,出海的最大瓶颈在于产业链优势短期内难以向海外市场进行转移。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企业出海将改变单打独斗的方式,“以公司或者行业的方式走出去”转变为“以产业链的方式走出去”,可以把中国的成本优势完全复制到海外。往后看,这也可能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方式。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