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美学观照下的“深圳创造” ——评《叩响》等三部新剧

周思明
2024-05-27 17:35
该文章被2个专题收录
摘要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与试验地,不仅在经济建设上突飞猛进、凯歌高奏,在文化建设上也是捷报频传、精品迭出。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与试验地,不仅在经济建设上突飞猛进、凯歌高奏,在文化建设上也是捷报频传、精品迭出。深圳与赣州联袂创演的话剧《叩响》、深圳原创广播剧《党和人民的骆驼》、深圳原创歌剧《先行者》等一批讲述红色历史人物和深圳青年创业者的故事,刷新了剧作传播、收视纪录,彰显深圳文艺创作的强劲动能。这些文艺精品的涌现,沿循历史与现实文脉,对红色历史人物及普通创业者形象予以戏剧美学意义上的塑造。从现代革命历史到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实践,都有艺术上的表现与还原,进而凸显出深圳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激情与丰硕成果,并为今后戏剧创作提供经验和启迪。

话剧《叩响》

《叩响》:叩响实事求是精神之门

深圳与赣州合作打造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叩响》聚焦寻乌调查,着力还原寻乌当时的风貌,深入挖掘实事求是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刻画了时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同志人物形象,揭示了剧中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斗争重大问题的思索,展现了其坚持走群众路线,勇于走出一条革命新路的艺术形象。剧作从毛泽东和长江局留苏特派员刘致明对于斗争路线方法的争议开场,结合调查物价、稳定商业、扩红、分田、解放妇女等故事情节,揭橥了剧中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斗争重大问题的思索,展现了其“拜乡亲为师”,坚持走群众路线,勇于走出一条革命新路的艺术形象。《叩响》还以群像形式,反映众多革命者的成长和人民群众的改变。热血冲动的古柏发出“我真的学会调查了!”的欢呼;安娜从对布尔什维克和特派员的小女生式崇拜,转而意识到“如果脱离人民群众,就什么都干不成”,并将名字改回原名采莲;就连以反派形象示人的教条主义代表、特派员刘致明,也反思了自己的错误,“不能对人民群众的呐喊视而不见”。话剧中商会会长、饱含辛酸的小商贩、贫苦挑夫、想“吃绝户”的封建家长、饱受压迫的女性、反动派走狗等形象,均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深刻体会到在动荡时代中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剧名《叩响》的灵感,据说来自毛泽东同志当年进行寻乌调查时挨家挨户叩响的一扇扇老百姓家的门。也正是一次次叩响、一次次交谈,方才得以掌握真实的情况,形成我党正确的路线,最终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的胜利。而叩响的更高含义则在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叩响了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大门,叩响了中国人民通向美好新世界的大门。

《党和人民的骆驼》:用一生的奉献谱写一曲千古绝唱

在茫茫大漠之中,顶风冒雪、日晒雨淋、忍饥耐渴、砥砺前行,骆驼的形象着实令人钦敬!人们时常赞美耕牛,殊不知骆驼比耕牛更坚毅、更忠诚、更勤奋,更能吃苦,更能负重,因而有着“沙漠之舟”的美称。由贵州广播电视台与深圳市委宣传部联袂制作的广播剧《党和人民的骆驼》,将主人公任弼时比作“党和人民的骆驼”,可谓剀切。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任弼时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此者,恰如该剧开头那段引子中任弼时与女儿任远志之间那段隔空对话:当一阵清脆的驼铃声由远而近时,女儿问爸爸那是什么,任弼时答,那是骆驼。女儿说骆驼头那么小,身子那么大,背上还鼓起两个大疙瘩,好难看啊!任弼时闻听却说:闺女,你觉得它不好看,可骆驼很了不起。骆驼很坚强,忍饥耐渴,驮着很重的东西,却可以不吃不喝连续行走几十天。任弼时还与女儿共勉:我们也要像骆驼这样,少索取、多奉献,埋头苦干,为了自己认定的目标,坚韧不拔,负重前行。这段父女之间的隔空对话,显然是主创虚构的情节,但回顾任弼时的光辉一生,他不就像一头为党为人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骆驼吗?

歌剧《先行者》

《先行者》:在体验与表现中抉发创造美学魅力

在戏剧表演体系中,“体验派”和“表现派”是两种各有侧重的风格流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体验派”强调“真听、真看、真感觉”,这种表演风格流派偏重演员与角色的“叠合”即客观真实体现,类似本色出演。而布莱希特创立的“表现派”则强调演员能够“跳出来”拿捏和设计角色,这种表演风格侧重的是主观发挥表现。当然,布莱希特也不排除演员的“体验”,而是将“体验”与“表现”结合起来。其实,出色的艺术表演,往往是“体验”与“表现”、主观与客观、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等矛盾对立因素碰撞与博弈中,迸发出的审美创造灵感。这点,在深圳原创歌剧《先行者》的主创团队身上,得到进一步的确证。现实主义精神是原创歌剧《先行者》最充足、最纯正的底气,此乃深圳原创歌剧《先行者》的思想力度所在。《先行者》可谓是近年来深圳文艺创造“高光”中的一束强光。《先行者》以讲述深圳创业者追梦故事为载体,以创客展现特区精神,唱响又一曲新时代青春之歌。在主题立意上,该剧定位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命题,紧密贴合“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国际共识,以创新、青年、海洋为关键词,着力描绘全球化互联网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先行者群像。在切入视角上,《先行者》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以发生在改革开放前沿深圳热土上的创业故事,刻画当代深圳青年群像,并使之具有某种象征辐射意义。剧中,吴洋、夏俊立、许超三位“80后”, 经历了挫折与痛苦、砥砺与考验、背叛与重生的心路历程,积极把握机遇,勠力开拓进取,从“创业者”变身为“先行者”,生动体现了深圳人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的精神特质。剧中人物对初心和梦想的不懈追寻,不单是特区建设先行者的精神缩影,也是对整个中国改革开放史的凝缩与隐喻。

(作者为中华曲艺学会创新发展理论委员会主任)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樯  三审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