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文化消费热潮带旺“新中式”生活美学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赞 文/图
2024-05-26 18:3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助力文化产业和消费市场深度融合。

非遗刺绣、洛阳青铜器、唐三彩文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增强,文化消费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热潮,而传统中式文化与现代审美理念的巧妙融合,也催生了“新中式”生活美学的兴起与普及,既保留了传统中式的典雅韵味,又注入了现代设计的简约与时尚。在今年文博会上,“新中式”美学在多个展区受到热捧,表明其正成为人们追求品质生活和审美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服饰焕“新”热销

或典雅贵气、或秀丽可人……在贵州古苗疆刺绣展区,几位代理商正和展区负责人洽谈合作事宜,他们都表示对这样独特而大胆的纹样设计和图案风格很感兴趣,“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爱好,希望能把这样的好作品推广出去。”

近年来,随着文化消费的升温,古苗疆刺绣逐渐走出深山,走向市场,成为了现代时尚的文化消费品。

这些由绣娘们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作品,包括旗袍、唐装、披巾围巾等,将自然景色、动物形象以及民族传说融入其中,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比千篇一律,我更喜欢在穿衣风格上有自己的个性化表达。”现场观众吴女士表示,这些苗疆刺绣作品很抓人眼球,没想到传统服务也能做出堪比“国际大牌”的高级感。

“一件传统的苗疆刺绣旗袍大多图案复杂夸张,价格高昂。” 贵州古苗疆刺绣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潘晓慧表示,为了迎合大众需求,他们结合现代简约风理念,用创新小图案刺绣、大面积留白的形式推出了新款旗袍,价格也便宜不少,“这是文博会期间,最多观众感兴趣的一类作品。”

苗疆刺绣作品大热的背后,是人们对“新中式”美学的深度思考,也是现代人对于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渴望找到一种能够表达自己独特个性和审美趣味的方式,而苗疆刺绣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青铜编钟敲出一首生日快乐歌

“我能用这些编钟敲出一首生日快乐歌!”在12号展馆,一位小朋友正在青铜编钟前面兴奋地向记者展示。编钟属“礼乐、礼仪之美”,连同广发青铜器仿古工艺开发有限公司旗下的2000余个品种一起,正在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

“文博会期间前来购买的观众非常多,快要供不应求了!”广发青铜器仿古工艺创始人李七乾告诉记者,大多观众对马踏飞燕、青铜樽杯、青铜鼎等产品十分钟爱,不少带到展会的产品已经卖到断货,需要从线上安排发货了。

记者在展区内看到,这些造型精美、工艺细腻的产品是以古代青铜器为原型,通过现代工艺和技术进行复制和创新设计,与现代材料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实用型器皿。

“青铜器产品在现代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观赏和收藏的层面,而应更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现场消费的王先生笑着说,青铜鼎可以做果盘,青铜樽杯也是饮茶喝水的好选择,使用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新中式”文创产品大受欢迎

憨态可掬的唐宫侍女、呆萌可爱的卡通天王、气宇轩昂的飞驰骏马……在本届文博会上,颜色艳丽、造型生动的高水旺唐三彩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我们的唐三彩系列文创产品大受欢迎,短短几天就卖出了上百件。”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高艳峰向记者介绍到,相对于传统唐三彩严肃端庄的形象,冰箱贴、文具、饰品等以可爱俏皮形象出现的文创产品也有着不错的市场反响,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进行创新,让它们既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美感,又具有现代审美和时尚。

拥抱传统文化,追求品质生活,文博会已经成为“新中式”生活美学的风向标,其推广的 “文化+”新模式,让文化在塑造消费观念、引领消费潮流方面持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选择的同时,也反推着文化产业不断创新和发展,助力文化产业和消费市场深度融合。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赞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