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上,一架翼装飞行器吸引了众多观众目光。它拥有像鸟儿一样的翅膀、火箭一样的引擎。在深圳城市形象片《敢为人先》里,它是人类实现“飞天梦”的工具;影片之外,它是深圳与维塔工作室共同幻想的创意。作为五获奥斯卡奖的特效制作团队,维塔工作室近日接受读特新闻专访时表示,这是他们从未有过的挑战。
《敢为人先》影片中的翼装飞行器亮相文博会。
《敢为人先》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策划出品,于4月27日发布。该影片以“深圳,为梦想而奋斗的城市”为主旨,讲述了从小怀揣“飞天梦”的男孩通过不断创造“翅膀”实现梦想的故事。
5月23日,记者在文博会展馆内看到了这对神奇的“翅膀”。它是一架翼装飞行器,翅膀伸展开后长达近6米,羽毛坚韧而分明,凭借逼真霸气的形态吸引许多观展人的眼球。影片承制方深圳市点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介绍,该道具从图纸转化成实物用了6个月;不算螺丝五金和现成零件,仅是单独设计加工的零件就有700多个,用了5种不同的材质。值得一提的是,这款道具的设计是与维塔工作室携手创作完成。
公开资料显示,维塔工作室(Wētā Workshop)位于新西兰,是享誉世界的电影数码特效制作公司,曾参与《指环王》三部曲、《金刚》《纳尼亚传奇》《阿凡达》等国际大片的人物设计、模型道具制作和视觉特效,五次获得奥斯卡奖。此外,维塔工作室还参与了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系列。
近日,维塔工作室的首席概念设计师Christian Pearce,以及3D建模师Monique Coghlan和Tarn Greenlaw接受了读特新闻的独家专访,一起畅聊“翅膀”设计背后的故事。
翅膀道具的概念设计图。(图片来自点石数码)
“我们是在2020年底收到这个项目邀请的。当时影片主创对飞行装置已经有一个初始的想法,我们的任务是在此基础上,创造一个能支持故事发展并且是接地气的技术设计,比如一个带着翅膀的喷气背包。”Christian Pearce表示,实现这个设计需要研究空气动力学的形状语言,以及飞行装置的安全组件和图形元素,保证主人公能安全驾驭和控制这套飞行装置。
“简单地说就是去创造一套机械翅膀,类似于主人公小时候受到启发的鸟的翅膀。”Christian Pearce说,团队在设计翅膀时,试图平衡机械翅膀和鸟类翅膀的形态,让它看起来在当前科技背景下是真实可信的,而不是奇幻的。所以,团队不断从现代翼装、飞机和喷气背包中寻找灵感和材料。
维塔工作室人员在制作道具。(图片来自维塔工作室官网)
参与3D建模的Monique Coghlan表示,虽然维塔工作室没有实际制作翼装飞行器,但在2D概念通过后,3D部门将其转化成了3D概念模型。基于设计,团队对飞行套装的各个部件进行建模,从头开始“构建”它,并通过运动展示翅膀如何打开和关闭。
“其中主要的难点是翅膀需要折叠,并让主人公戴着它行走。我们研究了很多轻质材料,如碳纤维、凯芙拉纤维和钛,以尽可能地减轻翅膀的重量。”Monique Coghlan称,折叠机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设计过程,团队通过3D建模和动画测试来不断调整和完善。
制作团队粗略统计了一下,飞行装置的2D和3D概念设计经历了5-6轮的修改,最终花了6-8周时间才全部完成。
维塔工作室人员在制作道具。(图片来自维塔工作室官网)
维塔工作室以视觉特效制作闻名国际,对制作团队来说,其实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独特的挑战。“虽然我们之前制造过机器人、外骨骼服和飞行器,但我们从来没有像这样把它们组合在一起。”Tarn Greenlaw表示,在设计飞行装置期间,维塔工作室各专业部门通力合作,一起解决面临的许多新问题。“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这是一个有趣而新颖的挑战。”
对于此次深圳城市宣传片的合作,Tarn Greenlaw表示这个故事很鼓舞人心,“我们非常开心参与实现导演对翼装飞行器的设想。”
当被问及是否到过深圳时,三位受访人员均表示还没有去过深圳,“但它似乎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鼓舞人心的城市,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见面!”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