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大学举办首届语文教育论坛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研讨会。据悉,本届论坛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共同发展、互促互进,通过主旨报告、课例展示、沙龙对话等多种形式展现语文教育前沿成果。线上线下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语文教师、师范类学生近400人。
广州大学副校长张其学,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方晓波分别致辞,充分肯定大中小学联动、共同研讨促进语文教育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的模式,并对本次论坛寄予殷切期望,希望能够在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在各方教育组织团队的通力合作下,共同探索语文教育新的生长点,以语文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时代新人。
展示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标注建设成果
在成果发布环节,广州大学教授、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主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屈哨兵介绍其任首席专家的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传承研究与数据库建设”的建设背景、研究历程和课题目标,并与大家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对语文教材一体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机制进行阐释。
屈哨兵介绍已初步完成的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标注系统成果,且现场展示数据库建设成果。该标注系统将语言模型智能检索、提取信息的功能与教材研究有机结合,从教材语料、表现属性、文化元素、载体形式四个维度对中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元素标注,为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功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方法指引。
在赓续传承中推进中国文化自立自信自强
在主旨报告环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原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顾之川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何强调文化自信、语文如何体现文化自信、教学中怎样落实文化自信三个方面作题为“立足中国大地教语文”的报告,并指出,中华文化的“根”就是以语言文字为重要依托的中国文化,“魂”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厦门大学教授、国家语委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主任苏新春围绕教材语言中的隐性文化要素展开报告,指出教材语言是表达、交际的载体,教材语言的构成与分布、交际与使用、搭配与关系,共同反映显性文化要素与隐性文化要素。苏教授强调,语言环境本身也是文化环境的写照,加强对教材隐性文化要素的分析,能更深刻地揭示教材语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加强教材语言的潜移默化作用。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学术顾问,广东省正高级、特级教师谭健文结合相关调查数据,就“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谭健文介绍文化传承的核心、作用与凝聚性结构,解读在教学中关于文化传承的发现、解码与传播发展三个过程。她提出,建设文字、文章、文化“三位一体”的课堂,需要将看见文化、理解文化、传播文化三意识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接触。
再现精彩课堂,沙龙对话交流教学经验
在课例展示环节,两位一线语文教师带来精彩的课例展示。广州市执信中学老师郑莹以《望岳》《登飞来峰》联读为例带学生走进中国古代登临诗的世界,并创设真实情境“广州,满城为你赋诗”邀请市民登高赋诗的征集广告语活动,让学生即兴创作。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老师王一平以对比阅读同为描写修禊活动的《兰亭集序》《金谷诗序》,深入分析王羲之的写作特色,并组织学生通过鉴赏文章的句式美进行仿写及评选推荐、欣赏书法誊写的个人作品,让学生深入体会古诗文中的生命情怀。
在其后的沙龙对话环节,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语文特级教师丁之境主持对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融合教学开展中的困境与困惑”向沙龙嘉宾发问。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张春红,广州市执信中学语文科组长都昌其,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娄红玉,比赛获奖者代表牛筱琼、郑莹和王一平等一线语文教学名师就此展开交流与分享。
与评专家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教科所主任郭春曦在小结中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可代替,要继续加强探索。广州市南武教育集团总校长陈祥春总结,“教语文就是教文化,语文味就是文化味”“教书一定要教知识背后的内涵,让语文课堂厚重,教学要追求有思考的力度、思维瞬间的高度、思想情感的高度”“阅读一定要有教学价值的追求”,指出语文教学要力求能在思维和认识、核心素养和分数评价之间找到平衡点。
“优语库”上线,名师工作室联盟赋能语文教育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禤健聪宣布《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微视频资源库上线,并介绍视频资源库相关内容。本次微视频征集与评选活动旨在立足统编教材,以“要素挖掘——认知理解——现实转化”三要素指引教师以教材为媒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得到一线教师群体的大力支持,268个获奖作品分别来自广东省内以及省外新疆、安徽等地,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及中职院校。
广东中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成立仪式也在本次论坛举行。丁之境介绍该联盟的组成、性质和任务。据了解,其将通过高校语文教育研究者、中小学语文名教师、语文教研员的共同参与,整合全省现有语文名师工作室资源,搭建名师工作室联盟共同体交流平台,形成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机制。40多个名师工作室及省级教研基地成为联盟首批成员。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琼宣布联盟成立并为联盟成员代表授予证书。联盟成员代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老师尹军成老师作精彩发言展望联盟未来发展。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纪德君在论坛总结致辞中对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和热情参与表示感谢,对各环节的开展情况进行点评,期望此次论坛能成为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前沿阵地,有力推动语文教育未来的新发展。
据了解,以屈哨兵为首的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团队,长期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和实践验证,先后完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建设与传承实践验证研究”和“中华经典诵读教育与语文素质、语文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研究”两个国家语委重大项目,现正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传承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在研究与实践中,该团队注重大学引领、注重大中小学校一体化、注重数智技术的融入与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两个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广东省“长基计划”建设专业,相关在读师范生超过1100人。通过举办语文教育论坛,其期待能加强高校与教育研究院、中小学校的联系与合作,有力促进大学专业学习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的结合,从而共同推动高质量的师范人才培养、高质量服务区域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据悉,该论坛由广州大学主办,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协办,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广州大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传承研究与数据库建设”课题组、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承办。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桂桐 三审 张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