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潘多拉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下降17%至约1587.3万美元。
“世上难以找到两条一模一样的潘多拉手链”——曾靠着“奢侈品定制”的口号,以打造“独一无二”的专属感击中女孩心巴的潘多拉,如今似乎已被中国女孩抛弃。单个饰品从2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定制价”,一串手链串出成千上万元,凭着故事化营销,潘多拉曾在中国市场达到巅峰,新品上市总是“一珠难求”,成为中国女孩的社交货币,但如今却成为角落里“发黑的过去”。
与潘多拉同样受困的还有轻奢珠宝品牌施华洛世奇,这个来自奥地利的品牌曾靠一条“小天鹅”项链占据了半壁“饰品江山”。
这些风靡一时的轻奢珠宝首饰品牌,为何在中国市场一个接一个上演“魔法消失”?
中国市场在全球七大核心市场中垫底
今年5月,丹麦珠宝品牌潘多拉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关键业绩数据,公司营收同比增加近10亿丹麦克朗至68.34亿丹麦克朗(约合9.85亿美元),取得18%有机增长,同店销售同比增长(LFL)11%,销售网络扩张了5%。
深圳珠宝博物馆传播推广部部长堂日库提告诉读特新闻记者,今年除了黄金饰品,其余珠宝品类销售额普遍面临下滑,“在许多珠宝品牌业绩下滑的大势中,潘多拉仍有较大增长,表现已经很突出。”
潘多拉财报(来源:潘多拉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在潘多拉众多业务板块中,实验室培育钻石(人工培育钻石)的表现尤为突出。根据报告,该板块的销售额在第一季度激增了87%至910万美元左右,虽然在潘多拉销售总额中的占比仅接近1%,但被视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根据公司之前披露的计划,到2026年,实验室培育钻石领域的营收或将超过10亿克朗(约合1.457亿美元)。
既然人工培育钻石的销售额只占潘多拉总销售额1%还不到,为何品牌还多次强调要着重发展?对此,堂日库提认为,人工培育钻石不仅是潘多拉着重发展的板块,也是全球珠宝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在全球,天然钻石领域早已有龙头企业,但在人工培育钻石板块,各个品牌目前发展规模相当,大家争相发力。目前,天然钻石领域的龙头企业戴比尔斯也在发力。”
据潘多拉2023财年业绩显示,潘多拉在中国市场实现营收同比下滑9%至5.64亿丹麦克朗(约合8217.48万美元),有机收入负增长18%(截至2023年12月31日)。对比之下,潘多拉在欧洲和美国市场实现了9%的同店增长,“其他地区”则增长了18%。
据悉,潘多拉在全球有七大核心市场,分别是美国、中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法国和德国。此前,中国曾是潘多拉全球第四大市场,而2023年,潘多拉在中国市场的成绩,在七大核心市场中垫底。中国市场收入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为2%,较2022年的3%进一步收窄,与其在欧美等其他主要市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同年,潘多拉全球营收实现同比增长6%,有机收入增长8%,整体表现超过市场预期。
轻奢珠宝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尴尬处境
潘多拉曾是中国女孩心中轻奢饰品的顶流。
“一入‘潘’门深似海”,这是曾经的潘多拉女孩的心声。潘多拉为中国女孩打造了一个“轻奢定制”的消费场景,用“世界上难以找到两条一模一样的手链”等营销术语,带给消费者一个看似较易进入的“奢侈品定制”门槛。
“香奈儿定制够不上,潘多拉定制还是可以的。”消费者小静告诉记者,她在2019年“入坑”潘多拉,当时人在海外留学,不仅自己买,还给国内的朋友代购。“它(潘多拉)每一颗珠子都是自选的,这种独一无二的专属感让我感觉特别好。”小静认为,去潘多拉线下门店选购时,每选一颗珠子,导购总是会耐心地讲出背后不同的故事,“试戴时,感觉自己戴上去的不仅是一串手链,还是由自己写的故事。”
娜拉2018年出国留学前,收到了父亲送的第一串潘多拉手链。此后,她便开启了潘多拉女孩的“集邮”之路。娜拉回忆,刚入坑时18岁,在自由搭配珠子时,很有满足感,“一颗一颗买得停不下来,最喜欢的一条是‘公主南瓜马车’,每次选链子都像在选童话。”娜拉对潘多拉的热情,在2年多后消退,“21岁之后就不再买,也不戴了,觉得每次都花大几千,这些钱还不如拿来吃饭。”近几年,娜拉收集的潘多拉大多数送人了,最后只留下有纪念意义的两条,一条是父亲送的,另一条是丈夫送的,“这两串潘多拉长期放在柜里,最近心血来潮拿出来一看都发黑了,想到不戴了我也懒得打理。”
娜拉最后收藏的两条潘多拉手链(受访者供图)
实际上,在娜拉和小静“集邮”潘多拉的2019年,也正好是潘多拉销售的巅峰。
靠着“浪漫”“童话”迅速抢占中国市场;2015年后,潘多拉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四年内便开设超过240家门店。2019年,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高达19.7亿丹麦克朗(约合2.84亿美元)。
但此后,潘多拉的销售情况很快急转直下,自2021年起,潘多拉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开始逐年下滑。
2021年,潘多拉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为11.26亿丹麦克朗(约合1.62亿美元),到了2023年,其销售额降至5.64亿丹麦克朗(约合8144万美元)。而2024年一季度,更是同比大减17%,销售额仅为1.1亿丹麦克朗(约合1587.3万美元)。
实际上,卖不动故事的不止潘多拉。
另一家轻奢珠宝品牌,奥地利仿水晶制造商施华洛世奇(Swarovski),同样擅长打造商品背后的故事。例如,其经典款黑天鹅系列,主打“黑天鹅一生只会有一个伴侣,一生只爱一个人”的忠贞爱情。不少消费者将黑天鹅系列作为“入门必buy”款,部分消费者“入门”后,更是收集了天鹅全系列。
消费者收集的施华洛世奇“天鹅”全系列(图源:小红书博主风信子)
在施华洛世奇2023年度业绩报告中,全年营收实现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4%至18.32亿欧元(约合19.92亿美元),而全年未计重组成本的息税前利润,自2019年来首次回正。然而,尽管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中国市场数据并未在发布的关键财务数据报告中详细提及,在其2022年的财报中,中国市场的数据同样并未出现。
故事营销卖不动 理性消费回归
业界人士认为,潘多拉中国市场销售额的下滑,与消费者近年来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珠宝销售线上平台的发展有着极大关系。据介绍,近几年珠宝市场走向透明和平民化,尤其是电商的大肆兴起,对潘多拉这种品牌是很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商家在线上给消费者讲解珠宝的材质,无形中也会增强消费者理性消费的观念。
消费者橘子曾在潘多拉“坑里”出不来,她在社交媒体的博文里感慨道:“当时一粒一粒地入坑,正如现在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下”“当初要是拿这些钱都买黄金多好啊”。在橘子看来,消费潘多拉并不理性,全是年轻时一股冲动,“不敢数买了多少,通常一粒珠在300元-600元之间。现在想出手,但二手也不值钱了。”橘子在社交平台上挂了潘多拉手链二手出售帖,但鲜有人过问,评论区和私信常有朋友表示,对她的苦恼很有共鸣。
读特新闻记者在闲鱼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发现某串潘多拉手链二手价为150元,卖家页面标注“出售的是潘多拉经典手链,单个、一套都可购买”,而同一系列的新品,在官网售价3000元以上。
某二手潘多拉手链页面(图源:闲鱼)
堂日库提称,对于珠宝首饰这种非必需品,近几年消费者观念有明显改变,从以往的为品牌故事买单,到如今的“性价比为王”。“品牌不是第一,性价比才是。同样的款式,现在更多消费者会考虑在水贝这些地方购买,而不是选择有溢价的品牌。”堂日库提说,中国消费者对潘多拉、施华洛世奇等轻奢珠宝饰品热情缩减,与消费者实用主义消费观增强有很大关系。“近期市场上银的价格每克8元-10元。相对于在潘多拉光买一条普通银链少说花五六百元,消费者会考虑更为保值的同样价位的金饰”,堂日库提介绍,“不仅是对潘多拉,对于所有非黄金类的珠宝首饰,消费者普遍回到了实用性的考虑。”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