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没“耐力” 不是你的错!大脑两种神经递质决定“耐力值”

读特记者 袁静娴
2020-09-02 10:22
摘要

一个人坚持做一件事的“耐力值”,关键在于伏隔核中两种神经递质——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二者比例越接近,“耐力值”越高。

做一件事情,有人能持之以恒,有人却容易半途而废,这是性格还是生理使然?如今也有了科学解释。近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在一项“预测人类努力的动机表现”实验中发现,大脑伏隔核中的两种神经递质是决定人类“耐力值”大小的关键。该研究成果被发表在知名医学期刊《Neuropsychopharmacol》上。

据论文介绍,伏隔核也被称为依伏神经核,在靠近大脑底部的位置,是一组波纹体中的神经元,在大脑的奖赏、快乐、恐惧以及安慰剂效果等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人脑回路中调节动机的关键部位。此前研究已有大量证据表明伏隔核与动机表现有关。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主要是想找到伏隔核中的神经化学基础导致动机表现个体差异化的机制。

实验中,研究人员选取了43名试验者参与“基于工作量的金钱激励任务”,研究人员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和“1H-MRS脑成像技术”对参与者的大脑进行测量,研究伏隔核中有关物质的变化情况,例如神经递质和代谢产物,从而找到与“耐力”有关的关键物质。

结果表明,特定神经递质水平与人们特定的动机表现相关。一个人坚持做一件事的“耐力值”,关键在于伏隔核中两种神经递质——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二者比例越接近,“耐力值”越高。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竞争似乎能提高参与者的“坚持”能力,在相同的激励模式下,处于竞争条件下的个体表现更好。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表示,这项发现为神经动力科学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制定治疗策略,比如通过营养干预,来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精力不足的问题。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袁静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