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智能化探索与实践案例发布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2024-05-16 17:0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相信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要素式审判方式的应用和推广,为知识产权保护和司法公正贡献更多力量。

随着知识产权案件的日益增长,特别是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件的复杂性提升,传统的审判方式已难以满足高效、公正审理的需求。

5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在京召开“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成果发布会”。该蓝皮书发布了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智能化探索与实践案例,并指出,针对上述问题,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积极回应时代挑战,依托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研发了“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要素式智能审判辅助系统”,以优化诉讼与审判流程,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

据介绍,该系统的研发背景基于广东省在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中面临的实际困境——随着知识产权案件的增多,法官面临着案多人少的压力,传统的审判方式难以应对。同时,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件具有专业性强、证据复杂等特点,对审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审判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研发一款能够辅助法官审理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件的系统,以提高审判效率和质量。

该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智能起诉、证据审查、争议焦点归纳、侵权审查和判决书生成等。通过智能化技术,系统能够自动提取和分类证据,进行智能审查,辅助法官快速判断侵权情况。同时,系统还能自动生成判决书,减少法官工作量,提高准确性和一致性。此外,系统还为法官提供类案、法条的智能推送,帮助法官快速了解类似案例和法律规定,为案件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

该蓝皮书指出,在应用成效方面,该系统在广东省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系统提高了审判效率和质量,减轻了法官的工作负担,使其更专注于庭审过程。同时,系统的应用也提升了当事人的满意度,丰富了多元化解纷手段,提升了司法公正性和公信力。此外,该系统还为广东省的数字法院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该蓝皮书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通过研发“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要素式智能审判辅助系统”,成功地将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提高了审判效率和质量。这一探索和实践不仅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也为数字法院建设和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相信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要素式审判方式的应用和推广,为知识产权保护和司法公正贡献更多力量。同时,也期待更多的法院和司法机构能够加入到这一探索中来,共同推动中国司法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