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艺术润城。
举凡世界文化名城,都有标志性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特质,涵盖优秀作品、知名赛事、一流人才、创意产业等。
当一座城市成为优质文化资源集聚的“高地”,文化的力量也通过更加多元的方式滋润人们的生活。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深圳市摄影家协会等单位承办的第七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于4月26日至5月9日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成功举办。基于打通边界、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多出精品的理念,整个大展以更前瞻的视野、更开阔的格局、更丰富的内涵、更多元的样态,突出“城市·节拍”主题,市区联动、组织顺畅、创意出彩、好评迭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市民和来深旅客前去观展,尤其是丰富了人们的“五一”小长假生活,进一步提升了深圳的城市美誉度、吸引力、影响力,增强了城市营销,厚植了城市文化底蕴,为深圳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五一”创意观展显著“引流”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期间,尽管多日下雨,却无法浇灭市民和来深旅客观赏第七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兴奋心情。
“五一来这里,突然感觉很幸运!很震撼,摄影展带给我很多的感受!很值得来看一下!心灵的震撼!视觉的冲击!受益匪浅!值得一看!”“五一来深圳就看它!城市·节拍city beat!”“冒雨冲冲冲,学习一下各位老师的大作。”“五一假期不知道去哪里,可以来看看摄影展,就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收货满满!”“五一不用出深圳,也可以看到大千世界!看别人镜头下的别样景致!”“假期漫步好去处~文化艺术兼修,摄影爱好者必打卡点!”
本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在华侨城园区形成“虹吸效应”,园区内的艺术机构、企业、门店等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同频共振,深度互动,提升人气,营造了热烈的城市文化氛围。整个园区变成一个展示摄影艺术的大舞台,进一步拓宽了大展的内容、边界和规模,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摄影艺术IP,助力城市营销。
特别是“五一”期间,打卡第七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是许多市民和来深旅客的文娱选项之一,更是年轻人假期生活的理想“打开方式”。
有得看,还能有得玩,有得吃。观众参与趣味打卡活动,便可领取精装画册,还可到展馆附近的咖啡馆、酒馆、餐吧等相关商家消费时获得优惠。“展览+游戏+餐饮+……”成为本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打卡新场景。主办方、园区与商家的关联互动,趣味性与新奇感兼备,让观众长知识、强体验、促社交。
在年轻观众们看来,这样的打卡活动好玩又刺激。“现场有许多很好看的摄影图片,还有有趣的活动可以参加,以及可以领取免费的礼品。”有观众开心地分享道。
用跨界创意赋能文化盛事,增加观众的互动体验和参与度,能为文化品牌活动本身打开新天地,也能拓展活动内容的传播影响力。
“现在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看重,也对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很感兴趣。”跟朋友一起相约前来逛展的市民章女士告诉记者,如今,她和朋友们都更喜欢体验融合多种创意策划的文化场景,例如观展、看剧之余玩小游戏、吃饭、喝咖啡、购买文创产品等。这次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就满足了她和朋友的需求。
少长咸集共享光影艺术盛宴
“光影交汇定格世间精彩,少长咸集共享艺术盛宴。”在第七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总前言里,一席寄语已将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办展宗旨与期冀精简点出。
这是为深圳市民献上的一场色彩斑斓的艺术盛宴,也是一场彰显文化自信、促进中外交流的光影艺术盛事。
在展出的近两千幅高水准摄影作品中,无论是传统的纪实性图景,还是运用高新科技创意的影像;无论是城市的繁华喧嚣,还是角落的清冷静默;无论是人物的生活情态,还是人文自然风光;无论是全景、中景,还是近景、特写;无论是国内外名家创作的精品,还是素人用手机拍摄偶然所得的佳作……一张张图片无不紧扣“城市·节拍”主题。
在摄影人的镜头里,城市的节拍有时激昂而快速,如同密集的鼓点,紧迫感迎面扑来,表达现代都市人的忙碌与追逐;有时优雅而舒缓,如同柔美的音乐,给人带来静谧与安宁。有的摄影师追求真实和纪实,注重捕捉“决定性瞬间”;有的摄影师注重形式美和抽象表达,从不同的视角捕捉城市或明或暗的律动,表达特有的信息。
无论是快节奏还是慢节奏、纪实还是艺术化,每一张图片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仿似一张连接不同城市的心电图,回响着世界各地城市心跳的节拍。观众徜徉其中,共鸣与感受自是油然而生。
“这次的摄影展有许多好的作品,是一次很好的欣赏艺术和学习拍摄的好机会。”微博网友“栗子梨子哩哩哩”逛展后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观看感受。另一位微博网友“美术届的福克斯”则称:“作为一名正在成长的摄影师感到非常荣幸可以学习摄影知识。”
历经七届淬炼,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受到广大市民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响应。全民享受,全民见证,全民推动——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发现、记录和展示城市之光影,成功搭建了一个让全体市民共同享受文化创造、共同推动文明互鉴的平台,成为促进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汇聚城市文明潮流、展示城市文明成果、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宇表示,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下,深圳市文联、深圳市摄影家协会上下联动、打通边界、整合资源,全力以赴办好历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擦亮这一文化品牌。大展以独特的主题呈现了深圳先行示范形象和世界各国城市的风貌,积累了一大批精品佳作,凝聚和培育了一大批摄影人才,体现了责任担当。
六大板块内容成功“吸睛”
大展期间,除了市民纷纷前往华侨城创意文化园观看这个“家门口”的高水平展览,许多旅客、参展摄影家、摄影爱好者也从全国各地汇聚深圳,共同见证了这一国际化、高水准、专业化的光影艺术盛事。有些单位甚至专程组织人员前来观展学习交流。大展在公众中收获如潮好评的同时,也得到了摄影界人士的高度肯定。
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表示,深圳国际摄影大展是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深圳市文联共同打造的国家级、国际性文化品牌,自2017年创办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七届,涌现了大量精品,佳作迭出,不断扩大国际传播力影响力,为新时代中国摄影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新时代发展的缩影,深圳一步一个节拍,铿锵有力前行。同时大展还综合呈现世界各国近年来在摄影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展示各国摄影家在摄影艺术中的探索和实践成果,促进世界各国摄影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走进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展馆,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本届摄影大展涵盖六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作品类别和题材均配以与之相适的展陈设计,力求彰显摄影艺术观念与风格。在这个视觉文化场域中,一个个亮点突出、特色浓厚的板块精心呈现。多元、包容的作品让城市的脉搏在这里跃动,激发着一批又一批追梦人筑造美好未来。
置身于“征稿主题展”,可见来自18个国家的摄影家117件作品,时代的节拍与城市的韵律共同谱就的摄影艺术之美,令人怦然心跳。
我们可以看到摄影师用镜头定格了拂晓时分太阳冉冉升起的美景、鸬鹚齐飞的深圳湾风韵等;也可以看到来自伊朗摄影师的作品《第三号》将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和街头摄影融合一起,打开一扇天窗;来自匈牙利摄影家的作品《灵魂伴侣》呈现了人与动物深刻的关系等。
来到精品云集的“专题邀请展”,观众通过观摩这些优秀作品,可以感受摄影艺术与时代主题的融合,体味摄影家的创作思路和艺术感悟,唤起对城市发展、环境保护以及人与城市的关系的思考。
当下,摄影进入了大众化和日常化时代。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特别关注手机摄影浪潮,从第二届开始专门设置了“手机摄影展”板块,旨在通过展示接地气的百姓视角手机摄影作品,呈现城市文化和生活底色。
在本届“手机摄影展”亮相的,有用华为手机、中兴手机拍摄的照片,也有深圳市摄影家协会、深圳市艺术摄影学会和深圳市手机摄影协会会员拍摄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这些作品视角独特、创意新颖,以崭新视界呈现手机摄影的各种“玩法”。
关注摄影,也不妨关注摄影背后的行业生态。“摄影企业展”也是值得来看的一个板块。参加本届大展的企业,除了在手机摄影展板块亮相的华为影像XMAGE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外,还有佳能(摄影器材),专攻高精尖海报、画册、框画、图片输出的雅昌文化集团,为顾客提供高级私人定制摄影服务的深圳明尚视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
搭建起艺术与大众沟通的桥梁
以华侨城艺术场馆为重点集群,全市各区多点开花,本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全方位融入各个城市空间,并设立线上展厅,线下线上双轨并进,以万千气象交织出强劲的城市节拍。
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市民刘女士早早参观了在深圳妇儿大厦开幕的平行展“城市·女性·节拍”,感受摄影师们如何以多元的创作手法表现城市之美、女性之美,展示“城市与她”的别样精彩。“没想到在家里附近就可以看到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平行展,一直听说这个大展的水平很高,展览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
此外,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光影·回顾——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历届精品展”、深圳大学“‘春日影像诗’深圳大学校园影像展”、深圳书城中心城“‘深圳故事’摄影展”、宝安1990(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 “唯美同行——王文舵摄影工作室创作实验展”等分会场平行展多层次、全方位地遍布全市各区,市、区联动,方便市民、游客就近观展。
林林总总的平行展,维度丰富,既有对大事件的实录,又有平凡日常的细节,展示了深圳摄影队伍的实力,为大众欣赏和交流摄影艺术开辟了更多的渠道。
除了欣赏摄影作品外,观众还可以在“主题学术研讨会”板块参与交流、分享与学习,例如可以聆听到学术主持人李树峰和专题展摄影家对大展主题“城市·节拍”的阐释;可以在付增凯所作的题为“用商业摄影的方式记录时代力量”的讲座中,聆听其对商业摄影的理解;也可以从学者内森·琼斯以“新媒体艺术——作为第五次工业革命的研究环境”为题所作的演讲中,了解在新媒体背景下进行研究的多种艺术方法,以加深对技术革命的认知;喜欢手机摄影的人还可以从王毅、费华文分别以“玩转手机摄影”和“怎样用手机拍好人像”为题所作的讲座中受到启发,等等。
从分享主题创作、影像叙事到讲解摄影技法、具体操作,从解读摄影理念和视觉语言到研讨摄影艺术的发展与应用……摄影师们走出书斋,走进大众生活,通过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和惠民活动,搭建起了艺术与大众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拓宽了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内涵和边界。
“摄影大展要成为摄影家们展示、交流、互鉴的平台,也要成为广大市民和摄影爱好者的嘉年华,更要成为摄影家们和大众沟通的桥梁。大展主办方在展陈规划上极有心思,不断用多重形式引导培育观众的审美情趣,使大展系列活动变得十分亲切、新颖、有趣,让人们可以在这个大展中碰撞出摄影灵感的火花,从而实现了解摄影、走进摄影、欣赏摄影、探索摄影的目的。”已经连续参加过七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深圳摄影师韩先生如此说道。
为了使大展的影响最大化,让摄影艺术更好地架起沟通桥梁,大展结束后,还将优选精品,到全市各区及其他城市进行巡展,用一个个独特的瞬间,传递城市的节拍。
让摄影艺术在数字化时代找到新的姿态
已经举办七届的深圳国际摄影大展是深圳级别最高、参与度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摄影大展,不仅是全国乃至世界影像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深圳摄影人的大舞台,更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载体。
不少城市都会举办自己的摄影展或摄影节,都有各自的品位和格调,但真正能守正创新、越办越好的摄影艺术盛事并不多见。深圳国际摄影大展能够成为深圳一个优质城市文化IP,与它自身的定位、理念、特色、资源和创意密不可分。
“吸睛”得益于品牌站位高,“引流”得益于内容高质量,“圈粉”得益于打造新场景。多维度、沉浸式、生活化的观展体验,才能让观众看得舒心学得称心玩得开心。
与此同时,大展加强市区联动,积极与园区、企业等联动,提供更多便民惠民活动,推动摄影价值、文艺价值逐渐衍生出文旅价值。让更多大众关注摄影艺术,让优秀摄影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让摄影艺术在数字化时代找到新的姿态,正是一个朝着国际化、高水准、专业化要求打造的摄影大展应有之义。
“展览非常用心!场地宽阔,环境舒适,规模宏大,作品质量高,观看效果佳。几个展区的作品,都非常值得我们前往观看学习。特别是‘征稿主题展’和‘专题邀请展’,我都去看了两次,完全停不下来的感觉。好的作品,总是令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深圳青年摄影师林龙武告诉记者,观展过程中,萧云集的《温州纪事》、陈富的《空中看深圳 弹指一挥间》让他印象特别深刻,令他不禁感叹摄影镜头就是“能够定格时间的艺术”。而最为打动他的则是张倩的《用双脚托起明天的太阳》,让他深感摄影艺术给人带来的正能量。他已经很期待下一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举办。
光影璀璨,以文化城。梁宇表示,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将汇聚更澎湃的动能,树立“重塑”理念,聚焦“标杆”“精品”“品牌”“融合”“网感”“科技”“青年”等关键词,打造中外摄影艺术交流互鉴的大平台;以摄影艺术形式抒写中国人民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用镜头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深圳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发挥深圳创新之城、科技之城的优势,紧贴高质量发展节拍,坚持守正创新,致力于发展摄影艺术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更加丰富摄影艺术内容产品与文化服务的供给,回应人民所需,用影像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诗篇。
(图片均由深圳市摄影家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