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赣两地合作出品,创新文化帮扶模式!精品话剧《叩响》在深首演成功

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通讯员 龙轩
2024-05-10 07:3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5月9日晚,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叩响》在龙岗区文化中心首演。

一座群山之中的小县城,何以成为1930年中国革命的缩影?一次走街串巷的调查,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有什么关系?5月9日晚,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叩响》在龙岗区文化中心首演。

5月9日晚,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叩响》在龙岗文化中心大剧院首演。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该剧由深圳市委宣传部、赣州市委宣传部、龙岗区委宣传部、寻乌县委宣传部等单位推动创排,集合了来自北京、深圳、江西等地的多位戏剧界名家和一众优秀演员参与创作。5月9日—12日,该剧将在龙岗区文化中心连演4场。

选择重大历史题材展开精心创作

话剧《叩响》是根据毛泽东同志1930年5月在江西寻乌开展社会调研这一史实为原型,以寻乌当时风貌为画卷,以毛泽东同志对寻乌具体问题的观照为视角,勾勒出当时中国的革命现实。

随着故事的展开,观众追随毛泽东同志走家串户在寻乌开展调查的脚步,一步步了解这座典型的中国内陆县城彼时的社会情况,并最终通过实事求是地推出政策、解决矛盾,得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

龙岗区戏剧家协会主席唐辽担纲编剧。他告诉记者,剧名《叩响》的灵感来自毛泽东同志当年进行寻乌调查时挨家挨户叩响的一扇扇老百姓家的门,正是一次次叩响、一次次交谈,才能掌握真实的情况,形成正确的路线,最终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的胜利,叩响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大门,通向美好的新世界。

该剧创排巧思不断,道具设置、舞美设计、音乐创作颇具风格。剧中把颇有代表意义的“门”确立为演出的总体形象。演出中大大小小,高低不一的“门”象征着毛泽东同志进行寻乌调查时叩响的工人之门、农民之门,也是历史上受苦的人民群众之门。导演巧妙的构思还体现在舞美和音乐中。舞美设计较真实地还原了寻乌当地的风土人情,让观众仿佛置身当年的寻乌。音乐创作的曲目元素多来自江西当地的民歌,通过重新作词编曲,融合运用大量当年苏维埃革命实践和斗争相关的交响乐,形成了原创话剧舞台艺术创作中又一新亮点。

5月9日晚,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叩响》在龙岗文化中心大剧院首演。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汇聚国内一流主创团队打造精品

《叩响》的主创团队阵容强大,集合了来自北京、深圳、江西等地的多位戏剧界名家,集中力量共同打造一台精品话剧。

该剧创作历时近1年,剧中汇聚了国内一流专家学者与戏剧人共同参与创排。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宋宝珍担任文学顾问,国家一级编剧李宝群担任剧本指导,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金狮导演奖”获得者姜涛担任总导演。深圳本土编剧,曾多次获得中国戏剧奖、中国戏剧文化奖的唐辽担任编剧。在演员阵容方面,毛泽东的扮演者赵旭,曾出演总政话剧团“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剧目《从湘江到遵义》里的毛泽东,并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长江局留苏特派员刘致明由现就职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副教授伏伟峰扮演;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城中之城》中有出色表现的青年演员冷纪元扮演毛泽东同志秘书古柏,从深圳成长起来的知名女演员曾泳醍则出演剧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安娜。

在积极引入国家一级文艺名家参与剧目创排的同时,该剧亦充分调动了深圳、赣州两地的本土资源。深圳龙岗先锋剧团、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寻乌县采茶歌舞演艺团等来自深圳、赣州、寻乌的文化艺术团队均参与创演,为该剧下一步更好扎根本土,实现“在地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充分发挥精品剧目对于培养文艺人才、壮大文艺院团、繁荣地方文艺创作的示范带动作用,不仅为演员提供了舞台,也搭建了深圳、寻乌两地与国内一线戏剧主创合作的平台,为两地文艺精品创作探索了新模式,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

有感情、有灵魂的作品才能够真正打动人心,对于这部话剧,主创团队投入了真诚与热情。编剧唐辽在动笔之前,在寻乌住了近4个月,实地采访积累素材,同时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不断打磨剧本。导演杨朝告诉记者,导演组拿到剧本时已修改到第五版,在排练过程中继续反复琢磨,与观众见面的故事已经是第八版。

主创的真诚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回响。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们表达了对该剧的喜爱。

“名家就是名家,这场戏展现了一流话剧演员的实力。”作为专业观众,深圳市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穆荣连连赞叹,表示很多桥段都非常难忘,只有最优秀的演员才能将这种宏大的历史题材表演得如此松弛且真实。

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许石林赞成穆荣的观点,他向记者表示:“这是一场国家级水准的话剧演出,这样的题材能够演得如此生动、结构如此紧凑,体现了创作团队的功力。同时,这部戏采用了很新颖的舞台表现形式,例如运用转台和景致切换诠释时空的交错,非常用心,也非常打动人。”

年轻观众郭瀚齐对话剧所要表达的主题非常有感触,他说:“通过这部剧,我认识到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必要性,要走好中国的道路,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这部剧不仅为我们叩响了90多年前的时空之门,也叩响了一户户居民群众之门,提醒我们党员干部要时刻面向群众、服务群众。”

深寻携手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该剧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推出,不仅是深赣两地为祖国献礼的共同心声,也是深寻支援合作成果的具体展现,更是“深圳出品”原创文艺精品打造的新模式。在深圳孕育出舞剧《咏春》《深AI你》,以及携手德国汉堡国立歌剧院联合打造深圳版歌剧《卡门》等一系列原创精品之后,话剧《叩响》成为又一文艺力作。

近年来,在中宣部的高位统筹领导下,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推动下,以龙岗区为主力,在产业、文旅、医疗、能源、交通等领域对寻乌实施全方位支援,助力寻乌经济社会发展跑出“深圳速度”,走出了一条“特区带动老区、老区支持特区”,携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援合作新路子。

龙岗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话剧《叩响》的诞生是深寻支援合作工作跨入新阶段,探索“文化帮扶”创新模式的重要体现。作为深圳东部大区,龙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打造深圳都市圈东部文化中心和国际文体活动交流中心。近年,龙岗区的文化竞争力不断跃升,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成为深圳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华为(龙岗)数字创意产业创新中心、龙岗数创走廊展示中心投入使用;文博会分会场数量连续14年领跑全市;鹤湖智库、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精品展、美好生活节、深圳低碳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舞蹈周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一批龙岗出品的歌曲、舞蹈等文艺作品也屡获殊荣;以大运中心高水平演艺与赛事为代表的活动不断掀起文旅消费热潮……

这位负责人表示,深寻两地合作推出话剧《叩响》,通过文艺精品创作,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滋养两地文艺创作沃土,壮大两地文艺创作队伍,涵养两地文艺生态。在此次深寻两地创作该剧新的探索之后,两地还将积极培育人文精神、艺术精神,推动两地文化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深寻支援合作新篇章。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通讯员 龙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