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中国石化(600028)举行了2023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中国石化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双降。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899.67亿元,同比微降0.2%;净利润实现183.16亿元,同比下降8.9%。
中国石化在业绩会上表示,一季度,公司加大低成本融资力度,优化债务结构,资产负债率小幅下降至52.74%,财务状况稳健。截至一季度末,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8,312亿元,较年初增长3.5%。
一季度,国际油价上行带来两金占用增加,公司加大资金管控力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38亿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431亿元;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459亿元。公司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1,674亿元,比期初增长2.3%。
一季度油气当量产量129百万桶,同比增长3.4%,其中境内原油产量63百万桶,同比增长2%,天然气产量3.5千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6%。
成品油销售业务方面,境内成品油经销量进一步增长。一季度成品油总经销量5,981万吨,同比增长6.5%。一季度,吨油现金费用同比下降3.4%。成品油销售业务息税前利润87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非油业务实现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5.8%。
化工业务方面,一季度乙烯产量327.9万吨。公司加强成本管控,化工单位完全加工成本同比下降10.3%。受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和原料成本上升影响,化工板块息税前利润-16亿元,同比实现减亏。
对于化工部分持续亏损,中石化表示,一季度,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上行,石脑油等原料价格随之上涨,但化工市场供需矛盾延续,化工产品价格涨幅不及原料成本涨幅,化工业务毛利低迷。
公司将密切跟踪化工市场变化,持续推进原料多样化,降低原料成本;密切产销衔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优质资产创效能力;持续加大新材料、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拓展增效空间;继续加强成本费用管控,进一步提升成本竞争力,尽力争取实现扭亏为盈。
展望全年化工市场情况,据公司统计,一季度乙烯当量消费量同比增长6.8%。但受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和原料成本上升影响,化工毛利仍处于低位。二季度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继续较好增长,以及一系列稳经济促增长政策落地,汽车、家居、电子产品等消费整体向好,有利于化工市场需求。
中石化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成品油需求保持增长,跨区流动需求集中释放,自驾出行偏好提升,节日期间汽油消费旺盛,柴油需求较弱,航煤保持较快增长。公司一季度汽油经营量、零售量分别增长5.4%和4.9%,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二季度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踏青出游等活动增加,拉动汽油、航煤消费。柴油方面,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为50.8%,环比回升1.7个百分点,道路货运量、国内挖掘机销量等数据同比增长,后续柴油消费偏弱走势预计会缓解。全年来看,预计成品油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
中石化称,今年以来,在地缘冲突持续、“OPEC+”减产、全球石油需求保持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原油供需呈现紧平衡,国际油价震荡上行。影响油价走势的因素仍然多且复杂,未来油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难准确预测。目前,公司了解部分国际投行对油价的预测,他们对2024年布伦特油价的预测平均值约为83美元/桶,预计后续会在中高位震荡。
此外,中石化还提到,公司所购买的金融衍生品均以套期保值为目的,主要是为了规避原油、成品油等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2024年,公司根据董事会批准的金融衍生品业务年度计划,开展了商品类金融衍生品业务,相关业务符合金融衍生品业务的监管要求,运行规范,实现了平抑价格波动、防范市场风险的目标。综合考虑实货端和纸货端的情况,套期保值业务实现了较好成效,对公司业绩产生正效益。
二级市场上,截至29日收盘,中国石化跌4.28%,报6.26元/股,总市值76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