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拍了拍”你 快来故宫看大展 ​

读特记者 陆云红
2020-08-31 14:04
摘要

故宫博物院举办以文物为载体,以展现苏轼艺术造诣与其人格风范的展览,尚属首次

等了几百天,“苏东坡大展”终于来了!8月31日,“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新闻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举行。该展览汇聚78件套文物精品,其中一级品20余件,是今年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清单上颇为“亮眼”的一项。故宫博物院举办以文物为载体,以展现苏轼艺术造诣与其人格风范的展览,尚属首次。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林语堂这句话很能引发共鸣。“苏东坡是高山仰止般的人物,我们从去年开始筹备这个展览,从故宫所藏16万余件书画类文物中挑选出60余件,再精挑细选。”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在发布会上表示,虽然疫情的使得展品搜集、展览布置均受到影响,但本次展览阵容堪称强大,不仅有“宋四家”苏、黄、米、蔡的真迹,还有苏东坡老师欧阳修、亲戚朋友的作品,从中可以折射出当时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胜事传说夸友朋”            

本次展览从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苏轼的传世书法佳作,还藏有部分重要的苏轼师友作品,以及大量受到苏轼影响和能够反映其艺术思想的相关艺术珍品。藏品的时代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在藏品的整体数量、质量和丰富性上都具有一定优势。”故宫博物院书画部馆员郁文韬介绍说。      

本次展览的展品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主,还得到了天津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展品以具有代表性的高质量文物为主,并兼顾了文物种类的多样性,在保证学术性的前提下突出了展览的观赏性。  

展览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胜事传说夸友朋”通过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交游圈与他所身处的时代。第二单元“苏子作诗如见画”通过苏轼和后世书法家所书写的苏轼诗文作品,以及后世画家根据苏轼诗文作品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展现苏轼的文学造诣。第三单元“我书意造本无法”通过苏轼师法的前人作品、苏轼本人的书法创作以及后世临仿苏书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第四单元“人间有味是清欢”通过表现苏轼生平逸事的书画作品,以及苏轼抒发性灵的小品文,展现苏轼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四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展现苏轼的精神世界,为大家勾勒出一个生动而立体的苏轼形象。    

艺苑辉光流衍远            

本次展览展出了苏轼最早的书法作品之一《治平贴》。此作是苏轼书写的一封信札,内容主要是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根据帖后赵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题跋可知,当是苏轼于北宋熙宁年间在京师时所作,苏轼时年三十余岁。笔法精细,字体遒媚,正如赵孟頫所称“字画风流韵胜”,与苏轼早年书法特征吻合,是珍贵的苏轼早年书法墨迹。            

苏轼 治平帖 卷            

《新岁展庆帖 人来得书帖》此二帖均是苏轼写给陈慥(字季常)的书札。《新岁展庆帖》是相约陈慥与李常(字公择)同于上元时在黄州相会之事;《人来得书帖》是为陈慥的哥哥伯诚之死而慰问陈慥所作。二帖自然流畅,姿态横生,秀逸劲健,是苏轼书法由早年步入中年的佳作。            

苏轼 新岁展庆帖 人来得书帖 合卷            

宋《赤壁图》此图取南宋时期流行的“一角半边”式构图,以类似特写镜头的方式描绘了苏轼与友人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情景,并着力表现了水纹,显示出这一时期赤壁题材绘画与“水图”相结合的特点。存世另有两件同题作品与此出于一稿,仅在细节描绘上略有区别,现分别收藏于美国堪萨斯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人 赤壁图 页            

明代画家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系近年首次面世,此苏轼笠屐像所据粉本传为苏轼友人李公麟之作。苏轼晚年被贬海南时,曾在访友途中遇雨,他向农人借来斗笠和木屐,农人争相笑看,而苏轼坦然处之。此图表现苏轼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生活态度,此类笠屐像也成为后世在描绘苏轼形象时的一种经典范式。            

朱之蕃 临李公麟画苏轼像 轴            

千古风流有觅处            

本次苏轼主题特展希望通过空间和色彩的引导,使观众能够沉浸其中,与古人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前殿的新建景观通过投影苏轼最广为流传和脍炙人口的诗词,配以符合诗词意境的院藏宋画,展现苏轼的重要人生阶段,留给观众与苏轼对话的遐想。景观采用半透纱幔与框架进行围合,以“灰空间”的手法构建温文雅致的空间意象。            

后殿喷绘场景的灵感来源于院藏马和之名作《后赤壁赋图》,该设计通过将小舟与仙鹤形象做成微动画,更加生动地向观众展现苏子与客“复游于赤壁之下”,“有孤鹤横江东来”的场景。画作本身的静和一鹤一舟的动相互衬托,灵动有趣,发人深思,意境深远。            

展柜内的手卷台与背板均选用了色彩古朴、质地柔和的布料,在契合书画文物气质的同时,又通过强对比的反色设计,使观众轻松捕捉到重要的展览信息,不至于让各处的色彩糜于一处主次不分。            

展览海报所使用的“书法”“绘画”“碑帖”等设计元素,均取自本次展览的展品。            

为了强化“千古风流人物”的气势与氛围,设计师对“赤壁图”(第二单元展品《宋人赤壁图》)原画的水纹进行了描边与改色处理,突出水势险峻。使“苏子泛舟于大浪之上,回首遥望赤壁”的内容更具情境,引人入胜。            

整幅海报又以处理过的“云”字覆盖(取自第三单元展品《宋拓苏轼丰乐亭记》),笔划经浓淡处理后穿插于远景、近景之间,使画面更具层次感。            

标题“千古风流人物”从《答谢民师论文》、《姑孰帖》(本次展览展品)、《前赤壁赋》中集字而来,均为苏轼本人所书,纵贯画面、一气呵成,且与画作浑然一体。            

配合本次展览,故宫出版社出版了展览同名图录。分四个单元收录了76件(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书画、碑帖、器物类苏轼主题文物。除附有文物基本信息外,还分别对文物做出介绍,并收录书画部专家为本次主题撰写的相关专业论文6篇。            

《紫禁城》2020年7月号(总第三〇六期)杂志以“千古风流——苏轼的艺术成就及影响”为专题,收录了5篇相关文章,对院藏众多历代流传下来的、与苏轼相关的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进行全面的介绍。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陆云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