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将在云南昆明开幕。彩云之南,书香氤氲。书承文脉,香满家国。
“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致贺信,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贺信引发热烈反响,全社会掀起读书热潮。
放眼中华大地,书香氛围日益浓厚,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爱读书
【“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习近平】
对于天津市河西区的居民吕佳奇而言,读书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工作繁忙,他也坚持在每周末抽出几个小时,来到图书馆,与书为伴。
不久前,他发现家附近新开了一家西岸书斋,立刻前来“探馆”。崭新的书架、琳琅满目的图书、清新雅致的阅读环境,令他深感满足。
“这里的图书品类众多,借阅起来也十分方便,是处读书的好地方。”吕佳奇在书斋中拍下许多张照片,“等我选好就可以直接来借阅了”。
吕佳奇的切身感受,是书香社会的生动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共建书香社会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在天津市河西区天塔街西岸书斋,读者在阅读书籍(2023年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在河西区图书馆副馆长徐瑞琳的办公电脑里,保存着一份份令她欣喜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河西区借书还书流通量达到了25000多册次,这还不包括仅阅览、不借阅的数量,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加。”
“图书流通量的提升,说明在全民阅读的号召下,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徐瑞琳介绍,以前多是老人和青少年常来图书馆,近年来,“上班族”也开始频繁“打卡”各级图书馆,“我们每年都要举办上百场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百姓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4月20日,山东省济南市第十四届“书香泉城”全民阅读节在济南市图书馆启动,小学生在阅读节上参与换书活动。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推动下,全民阅读工作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由城市向农村、由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城市、偏远山区扩展延伸,中华大地书香飘荡。全国各地以全民阅读大会的举办为契机,积极寻求、主动贴近广大读者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创新阅读推广方式,深入开展阅读活动,一大批接地气、具新意、有特色的读书活动持续举办,不断掀起全民阅读热潮。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10年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从76.3%上升至81.8%,提高了5.5个百分点。
从“打卡”各地纷纷涌现的“最美书店”,到参与形式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从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到百姓主动走进阅读空间享受静谧而美好的阅读时光……徜徉书海,共品书香,人们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力量、感悟美好生活、丰富精神内涵。
出好书
【“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习近平】
波澜壮阔的英雄事迹、五彩斑斓的自然奥秘、诗意盎然的文学经典……世界读书日前夕,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重工街第一小学的好书共享会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讲述最近读到的好书、收获的知识。
“我最近正在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不仅从书里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发现问题和寻找答案。”五年级学生刘诗杰说,“我准备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多读些这样的科普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3月28日,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重工街第一小学的同学们在智慧图书借阅室里专注阅读。(沈阳市铁西区委宣传部供图)
对知识的向往,也是对好书的呼唤。全民阅读,启慧增智,离不开高质量出版物的丰富供给。
聚焦不同阅读群体需求,出版行业不断丰富出版产品的内容、载体和形式,近年来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程、优秀原创文学出版工程、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优秀科普读物出版工程等重点主题出版物、重大出版工程、原创精品出版工作,组织了“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好书”等评选,向社会推荐了一大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图书,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阅读需求。
2023年7月31日,在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读者在阅览选购新书。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与此同时,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各地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职工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实体书店、阅报栏等全民阅读基础设施规模、数量不断增加,内容资源和设备不断升级,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不断推进。
这些不断优化的阅读资源、纵深推进的工作举措,保障了人民群众有书读,引导了人民群众爱读书,支撑了人民群众读好书。
如何让“书香不怕巷子深”,让优质出版物找到最合适的读者?丰富多彩的好书推荐和阅读活动助力书香飘向每一个角落。
千万余字的“北京文化书系”彰显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北上》《云中记》等多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宝水》等获茅盾文学奖……北京2023年创立“京华好书”推荐平台,以出版好书、发现好书、推广好书为重点,引领阅读风尚、服务读者群众。
“聚焦精品创作生产、丰富内容供给是深化全民阅读的基石。”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翟德罡说,不仅要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还要创新建立推荐机制,把好书真正选出来,让好书真正传开来。
针对残障群体,阅读服务和保障水平同样不断提升。
随着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生效,国家版权局出台《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暂行规定》,为视力障碍人群提供阅读保障。中国残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积极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更好地满足特殊群体阅读需求,人民群众的阅读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善用书
【“向书本学习,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读书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习近平】
深居云南大山里的毕家富,从一本书上知道了澳洲坚果这种作物。
“看完这本书,我就去找澳洲坚果苗了。”毕家富是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乡兴塘村人,喜欢看书。20多年前的一天,他偶然翻到一本书,由此开启和这个舶来品的奇妙缘分。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毕家富找来100株澳洲坚果苗,种在自家地里。图书,成了他最好的帮手。知道哪里有育苗或者养护方面的书,他来回走上几个小时也不在乎。通过不断看书学习,他逐渐掌握了种苗培育等技能,把澳洲坚果做成了响当当的产业,还带动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读书学到的知识要运用到实际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毕家富说。如今,年过七旬的他依然坚持看书学习,还接触到电商直播这些新鲜事物,期待着家乡产的澳洲坚果能卖到更远的地方,搬上更多人的餐桌。
去年10月,2023“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在四川成都天府书展正式向社会公布。其中不乏《描绘乡村振兴最美底色:连环画集“脱贫故事绘”》《蔬菜栽培技术大全》等反映乡村振兴成果、帮助农民提升致富技能的优秀图书。
2023年10月24日,山西省左权县图书馆和左权县科学技术协会的工作人员在左权县寒王村向村民发放杂志和科普宣传单。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中央宣传部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举办部务会专题读书班;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的学习交流会上,大家结合对《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等理论著作的学习体会,讲收获、谈思考;国家民委以加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少数民族文字版翻译出版等工作为契机,厚植理论功底;农业农村部集中一周时间办专题读书班,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相关著作列为学习资料……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阅读,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永兴学校一角。新华社记者 王明玉 摄
海风轻拂,书声琅琅。在祖国最南端的学校——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学校,有一座“流动式图书馆”。摆放于校园内各个角落的8000多册图书,和学校旁边免费开放的三沙市图书馆,让孩子们随时随地有书可读。
浸润着书香,小小的心灵有了大大的梦想。三年级学生陈紫依在一篇作文中写道:“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带领更多学生通过阅读看到更远的世界……”
永兴学校业务副校长郭兴说:“永兴岛不大,但当孩子们走进图书馆,在书中却能看到比眼前更辽阔的星辰大海。”
阅读关乎个人的成长,更关乎民族的未来。
让我们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不负春光,与书同行。
编辑 高原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彭健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防台风准备不用手忙脚乱,总有人琢磨出省时又管用的省心办法——或许你有快速封窗的懒人技巧,又或许你总结了台风天必囤清单……这些防台风的实用经验,都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本期话题】#防台风准备大作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台风预报员一定要专业吗?不,来鹏友圈放开“整活”,用夸张表情“追”台风走位、幽默语言输出硬核防台风知识,用有创意的方式解锁“台风预报员”新身份,让台风防灾知识悄悄“出圈”! 【本期话题】#台风预报员挑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台风预报员挑战# 《等风来》 图一:9月22日17:40 听说有台风,我和妈妈去钱大妈囤点菜,谁知货架空空。 图二:18∶30 妈妈在网上订菜, 外卖小哥破天荒地隔了4小时送达,他们一定忙到飞起。 图三:22:00 家里的小猫咪不知道台风将至,惬意地趴着。 图四:9月23日8:00 因台风停课的我按部就班地居家学习。 图五:9:00 同学爸爸发了一个视频,不知哪里来的猴子爬到了闹市区的一棵树上,它是不是也预感到台风将至? 图六:11:30 在家,我也要开启我热爱的体育时间。 这是台风“桦加沙”来临前,一位小学生“等风来”的日常。🙃🙃🙃 未完待续。
00:10
秋风🌺
#南山志愿者读特小记者站##防台风准备大作战# 被台风卷走的作文 我不耐烦地转着笔,远方的海面很平静,但台风“桦加沙”正在肆意玩耍,我坐在书桌旁,定定望着窗外叶子被雨水打落,悠悠地漂浮在水坑上。 突然世界暗了下来,我猛地抬起头站起身,远方的海浪,不,是海啸遮住了太阳,台风拍打着我的后背,向我炫耀着它的合作伙伴。“砰”海浪撞击着窗户,随后玻璃破碎发出清脆一响。紧接着又是一个大浪,我被冲出房间,台风仍未停止,那气势像是要带领大海攻下城市,我扑腾了几下,耳朵已听不清声音,嗓子被海盐咸得只发出几声嘶哑的“救命”便昏了过去。 台风带着一片树叶把我唤醒,我睁开眼,把手中的树叶拍掉。我浑身都湿透了,海浪送我来到了一个酒店房间,水的高度已经开始了上升,倾盆大雨,寒风刺骨。我找到几个面包与两瓶水,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不久,水已没过我的小腿,我朝窗外望了望:“10…10楼!”我试图开门,但外面流进的水告诉了我答案…… 我抓住水管,试图呼喊救援,可细密的大雨和呼呼的台风,让我无法分清方向。我缓缓向上爬去,台风调皮地跑过,让水管突然松动,我赶忙一蹬,一抓,跃到了另一边。手已经磨出了血,汗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我想放开手,原本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啊,可望向水面,那双充满生存希望的眼睛骗不了自己。 我笑了。 在楼顶上,我望着天空,水面停在了楼顶,台风也停了。我起身呼唤:“有没有人?”可无人回应,一阵大风吹过嘲笑着看蝼蚁苦苦生存,却发现无一人的样子,“人呢?我活下来了,好不容易活下来啊…” 我哭了,撕心裂肺,不,我又笑了。 突然一个巨浪朝我扑来,窒息感涌向我,我望着那束阳光,可惜再也见不到了。“一百分!真棒!”那是我第一次考一百分;“恭喜啊。”那是我获得运动会奖牌…据说人在死前会看到自己一生的走马灯。最后画面定格在窗前,台风似乎走了…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