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9月10日创刊,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双月刊
读特记者 刘良龙 通讯员 何小流
2020-08-30 23:24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创刊号将于9月10日正式出版。8月29日上午,《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创刊编委与专家座谈会在广州举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如何办好这份全新的文学评论刊物建言献策。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份综合性文学评论杂志,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双月刊,出版时间为单月10日。该刊主要刊登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章,以及海外华文文学、外国文学、中外比较文学文章。重点栏目有:文学前沿、思想圆桌、非虚构文学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研究、作家作品评论等。该刊由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和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担任编委会主任,聘任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贺仲明为主编。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当代室主任李建军,澳门大学南国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朱寿桐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编委会主任张培忠和蒋述卓共同主持。

张培忠表示,该刊物的创办是实施广东文学创作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对新时代广东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贺仲明强调,该刊侧重于关注、挖掘、整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学,既研究经典作品,也扶植青年作家、青年批评家;同时,将凸显粤港澳地区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科技发达地区的特色。“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视野、眼光、高度将是全国性、全局性的,不是仅仅办一本地方性的期刊,而是走向世界的期刊。”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不仅仅是一本文学评论刊物,更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海外世界的纽带。“全球化之下,粤港澳文学的发展、走向和互动”,应当成为这本刊物的重要内容之一。任何时代都有任何时代的主导思想,因此,文学评论刊物要有足够的前沿性。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彭玉平,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林岗,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广州大学特聘教授陈剑晖,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南方日报社编委、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志,羊城晚报社编委、副刊部主任陈桥生,《南方文坛》主编张燕玲,《当代作家评论》主编韩春燕,《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主编张洁宇,《东吴学术》主编丁晓原,《小说评论》主编王春林也从杂志定位、栏目设置、关注面向等方面,对办好该刊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座谈会最后,蒋述卓总结道,《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的创刊,将是载入文学批评史、期刊史的大事,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全省文学发展的需要。省作协、《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编委会将勠力同心、砥砺前行,让新刊成为真正符合大湾区时代气质、发展锋芒的文学刊物。

省委宣传部出版处有关领导,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范英妍、苏毅及省作协机关各部门、杂志社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给该杂志题词:祝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创刊!希望这份杂志在建设大湾区的宏伟实践中,在多元文化的汇流激荡中,以充沛的活动和创造力,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学理论创新的、观念变革的前沿。

编辑 董雯静

(作者:读特记者 刘良龙 通讯员 何小流)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