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都漫游—爱阅号走读深圳”第五场:从罗湖上步到福田CBD,探索深圳城市文脉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2024-04-18 11:56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文体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跟随城市中心的空间位移,寻找深圳发展脉络

日前,深圳出版集团联合深圳巴士集团打造的“书都漫游—爱阅号走读深圳”第五场活动,“品牌设计密码”之“从‘罗湖上步’到‘福田CBD’:探索深圳的城市文脉”举行。本次漫游路线从国贸大厦开始,途经地王大厦、深圳戏院、深圳大剧院、科学馆、上海宾馆、深圳证券交易所总部大楼、福田村,最后到达罗湖万象城。

活动中,《书都·走读深圳》杂志视觉总监、设计师韩湛宁表示,从1985年建成的深圳国贸大厦,到2013年建成的深圳证券交易所总部大楼,可以直观地看到城市建筑书写的深圳史。回看一个城市的成长与成就,需要将目光锁定建筑,建筑是了解城市发展史最不能抽离的部分。深圳在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和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精神、气质和魅力。“阅读”于不同的阶段建成的建筑,能够发现属于特定时代的风貌与特征,梦想与追求。

握手302艺术空间合作创始人、人类学博士马立安就这次的活动标题“从‘罗湖上步’到‘福田CBD’”做出解释,在20世纪80年代,“罗湖上步”是城市中心,现在,深圳的城市中心转移到“福田CBD”。“罗湖上步”与“福田CBD”不仅指向深圳人文地理的两个地段,更是城市变迁的记忆载体,通过了解城市中心的空间位移,能更好地探索深圳文脉。

马立安表示,上步营造了新的文化氛围——把科学变成社会道德观。就如科学馆,体现了深圳对科学的一种承诺。科学馆的建成,其实是城市在想象另一种未来,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要培养居民什么样的素质,要打造什么样的文化设施,以及如何通过科学去做一些新的没有做过的尝试。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宋科表示,通过阅读建筑可以了解到时代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标志性建筑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就如国贸大厦代表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化,是那个时代城市建筑的最高成就,创造了大量的中国最早或者中国第一的记录,再如深圳发展中心大厦,是当时中国最高的钢结构建筑。

建筑风格的转变是在隐喻一个时代的变化。宋科认为,改革开放浪潮掀起之后,人们有了更强烈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愿望,不再满足于朴素而单调的审美,而是希望建筑变得更多样与丰富,就如科学馆在设计上的处理是打破传统,非常灵活与生动,以八角形的结构展示建筑造型的变化,在审美上,是从轻变重,从简单到丰富。

建设新城的历史实际上从未停止过,宋科说道,每个时代都在建设一个新的城区,尤其是在深圳这个地方,每个时代都在构想未来的新城,这个新城不仅仅是一个全新的物质空间,还包括了对未来完整社会生活全景想象。

建筑的背后反映的是某种价值观,魏甫华从更深层次去看待高楼大厦表象背后的人文思考,他认为,此次漫游活动的目的,是要通过来阅读建筑来阅读城市,去理解它背后的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重建一个自己的价值观,去获得与城市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片由书都杂志社提供)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