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深圳浪漫 书都漫游第三、四场活动举行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2024-04-17 20:4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有读者表示,这场漫游更像是一场视觉盛宴,海岸线的书吧、公园内的书吧以及市中心的书房,让他们看到了一座城市为这座城里的人打造的专属浪漫——美景与好书,触手可及。

近日,由深圳出版集团联合深圳巴士集团打造的“书都漫游——爱阅号走读深圳”第三、四场活动举行,活动分别为“让城市文化起来”之“走读书吧:寻找深圳的精神栖息地”和“让阅读时尚起来”之“宝藏书房:寻找照亮城市文化地标的微光”。

“让城市文化起来”之“走读书吧:寻找深圳的精神栖息地”从白鹭坡书吧开始,途经迁鸟书吧、百姓书房,最后到达紫陌书吧。主持人李晓锋表示,这次漫游的路线有一个共同特点——都位于城市繁华地段,且景色宜人。“把最好的风景让给读书人,是这座城市最伟大的胸怀。”李晓锋说。

在深圳湾白鹭坡,背靠滨海大道,一面是曲折蜿蜒的海岸线,一面是白鹭坡书吧。走进书吧,可以发现,从外部雕塑到内部灯具、玻璃窗上的装饰,无不体现着“白鹭”的主题。室内三面玻璃幕墙明亮通透,抬头便是辽阔海景。在深圳湾的另一处,是畅游“书海”,迁鸟随行的迁鸟书吧。书吧由6个模块组合而成,属于可移动式建筑物。书吧共三层约120平方米,可提供约60个座席。一楼为公共阅读区,二楼为私密阅读区,三楼是大露台,可将深圳湾海天一色的美景尽收眼底。

去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的百姓书房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百姓书房以“24小时为你亮着的一盏灯”为理念,外立面采用大面积超白玻璃和阳极氧化铝型材,整体打造出通透的玻璃幕墙,使建筑看起来通透纯净,将原有传统建筑产生的市民与公共服务场所之间的距离感渐渐消除。而在莲花山公园正南门100米处,是位置得天独厚的紫陌书吧,其正前方是亚热带椰风林草坪区,后面不远处就是风筝坪,花香与书香交织,带来与众不同的人文与自然交织的文化体验新空间。

有读者表示,这场漫游更像是一场视觉盛宴,海岸线的书吧、公园内的书吧以及市中心的书房,让他们看到了一座城市为这座城里的人打造的专属浪漫——美景与好书,触手可及。

龙华邮政支局旁,有一条醒目的彩虹楼梯,拾阶而上,便步入外来之家文化书屋小院,这便是“让阅读时尚起来”之“宝藏书房:寻找照亮城市文化地标的微光”漫游的第一个目的地。乘着双层观光巴士驶往龙华区观湖街道,进入上围艺术村,读者来到上围电影博物馆与解愠图像书馆。博物馆展区分为喷绘区、手印区、摄影器材展示区、数字修复技术展示区、影视期刊展区和放映区等几大展区。

同样让人惊喜的还有由龙华区文化名家、中国南派纪录片领军人物申晓力先生创建的解愠图像书馆。书馆坐落于艺术村一座百年古碉楼“南薰居”旁,借《孔子家语·辩乐》“熏风解愠”的典故命名,意为温和的风可消除心中的烦恼,使人心情舒畅。正如其名,解愠图像书馆犹如在喧嚣的城市中安放了一张书桌,让忙碌的都市人有一处心灵的栖息地。

在俄地吓村,得间书店是一招牌。书店由三间近百年的客家老屋联结而成,绿植遍布室外小院,花香与书香环绕其中。自成立以来,书店已邀请到刘震云、六小龄童、王蒙、康辉、赵冬梅、罗新、王笛、李开元、李敬泽......等学者、作家、名家举办多元化的阅读分享活动。

李晓锋表示,这几家书店虽然都不大,但各有特色,不夸张地说,它们是深圳的精神地标,在不自觉地牵引着人们的脚步。

(图片由书都杂志社提供)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