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头条 | 亲亲与尊尊 中国古礼兼取情与义
曾亦
04-14 09:18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古人的日常礼仪》 曾亦 陈姿桦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4年3月版

古人对“礼”的理解,大不同于今人。对古人来说,礼不仅是调节人伦关系的准则,而且是安排万物秩序的“理”,在天地未分以前就已经存在。后世儒家虽然主张圣人“缘情制礼”,而以“仁”为礼之本,然而,就礼的本身来说,却是以“敬”为本,也即强调其中包含的尊卑观念的重要性。

礼中所包含的尊卑关系,体现了所谓“尊尊”之义,儒家认为出于天理,换言之,即便在自然界,这种道理也是普遍存在的。对此,唐代学者孔颖达就认为,犹如羊羔之跪乳、鸿雁之飞有行列,这表明尊卑等级观念并非人伦教化的结果,而是天道之自然。可以说,礼并非小康时代的产物,而可以追溯到人类诞生之初。

《礼记·曲礼》中说道:“礼从宜,使从俗。”纵观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礼虽然有不变之道,但同时又强调与时俱进。尤其是孔子身处周秦巨变之际,对周礼过度强调的“尊尊”之义有所减损,而另外强调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另一种精神,即缘于血缘的“亲亲”之情,从而“亲亲”与“尊尊”相并列,成了后世礼制的两大基本原则。可以说,秦汉以后的中国社会,男女、夫妇之间,不独以情相感,而且以礼相别;至于父子、兄弟之间,以及整个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莫不兼取情与义,而不偏重其中一端。

儒家制礼,为什么兼取亲亲与尊尊呢?其缘由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

其一,孔子改制,损文而用质,正是有鉴于周人尚文的流弊,而兼取殷人的质法,作为补弊的措施。其二,文质各有所施,而不得不有所取舍。其三,至于一事之间,常有两义并存,不可偏废。

古人以亲亲、尊尊二义并重,亲亲之情出于自然,至于尊尊之义起自何处,历来聚讼不一。近代学者多归因于政治领域中的君臣关系,然考诸古人言论,实未必尽然。譬如,孟子讨论尊尊之义,多以敬兄敬长为言,而未限于君臣关系,可见,先秦时固有尊尊之义,而与君臣之义没有必然联系。简言之,早在君臣关系出现之前,人们已经知道在家庭中敬兄敬长了。

此外,尚有一大原因,即近代学者多不能理解古礼中的繁文缛节。《礼记·檀弓》中记载了一段孔门弟子子游与有子关于礼、情关系的讨论,在子游看来,人的情感很复杂,表达方式也极其曲折,古人正有鉴于此,故相应制订出种种繁琐的礼文。可以说,古礼的深密、宏阔,实在不是今人所能想象的。

古人不独表达情感的方式极尽曲折,而且认为,情感本身即是如此,而且多有委曲、隐微之处,这也是周礼尚文的重要原因。譬如,古礼尤其重视避嫌,正出于对人情之曲折细腻的体察,尤其在男女关系上,更是如此。

可见,孔子制礼,以仁为本,而务与人情相协调。至于后世礼制多有变迁,而其所以变者,也常出于人情。因此,礼愈近于上古,疑礼者少,愈下于今世,疑礼者多,这都是出于古今人情的变化所致。

古今人情相异,古人制礼,亦未必完全曲从人情,而是取情义兼尽的立场。譬如,清代学者皮锡瑞论父子关系,认为人子“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可见人子爱父母之深,此为情之自然;至于人子成年行冠礼,其中却有母子相拜之礼,则体现了父子、母子之间,不独有情,也当有义。古人彼此行礼,相敬则拜,故父子间的尊卑,乃义之常;至于人子成人以后,也有可敬之道,故母亦拜子,此为义之变。

因此,关于传统礼制的基本精神,我们应该考虑到如下几点:

首先,古人重人情,尤其是孔子损周文而益殷质,即是强调人情的重要性。然而,古人所讲的人情,首先不是夫妇之情,而是父子(包括母子)、兄弟之情,也就是孝悌。基于这样一种重情重质的取向,体现在丧服制度的历史演变中,便是子为母服丧的不断重视,以及母系亲属在服制上的上升,至于妻及妻亲的丧服,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其次,古人即便讲夫妇之情,也不能还原为男女之情,尤其不能还原为未成夫妇前的男欢女爱之情。今人则尤其尚质,不尚尊尊而尚自由婚配。

再次,古人重亲亲之情,又兼取尊尊之义,追求文质彬彬、情义兼尽。古人视夫妇为至亲,依然主张其中有礼以别之;至于君臣之间,虽有尊卑上下之严,却也讲究有恩义以相结。因此,某人过继给他人为后,虽无父子之血亲,古礼依然主张服斩衰三年,不独尊之,且又亲之也。

最后,古代讨论尊尊之义,绝不限于君臣之间,至于门内的各种亲属,既有父尊、母尊,又有夫尊,乃至兄尊,而各有其渊源,未必都出于君臣之义。

延伸阅读

《追寻一己之福:中国古代的信仰世界》

蒲慕州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4年3月版

本书运用大量的文献、考古材料,并结合西方人文科学研究成果,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汉代及其以前的中国民间信仰状况进行细致的分梳和辨析,追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发展的大势,从人外力量的性质、感应式的宇宙观、死亡与死后世界等方面来看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特点。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曾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