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餐具”背后,外卖行业离走向环保还有多远?

读特新闻记者 葛墨含
2024-04-02 18:42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在刚刚过去的第二个国际零废弃日,环保机构摆脱塑缚联合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进行了“推动外卖塑料污染综合治理”线上研讨,共同推动外卖塑料污染治理更进一步。

刚刚过去的第二个国际零废弃日,环保机构“摆脱塑缚”联合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以“推动外卖塑料污染综合治理”为主题进行线上研讨,共同推动外卖塑料污染治理更进一步。

研讨会圆桌嘉宾

中国外卖市场规模超1万亿 环境压力如影随形

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副主任骆天生指出:“中国外卖市场发展迅速,已占全球外卖市场营业额的近一半。点外卖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可以预计,中国的外卖市场未来仍有巨大增长潜力。”

中国的外卖行业在过去5年保持强劲增长,外卖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01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超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5%。外卖业务量的增长同时意味着外卖包装用量的增长。

环保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段华波副教授对此深有感触,“尽管外卖包装废弃物体量有限,但仍需关注其持续增长趋势。从环境影响的角度看,生产和处理阶段均存在一定的排放,尤其是在废弃后可能带来的压力。”

“无需餐具”撬动外卖塑料包装减量

在国际通用的“废弃物管理3R原则”中,排序首位的是“源头减量”,摆脱塑缚外卖减塑项目主管丁奕将之比喻为“关掉水龙头”。丁奕表示,“无需餐具”已成为外卖行业塑料垃圾减量的重要抓手,因为它帮助消费者养成自备餐具的习惯,从而为后续使用可重用餐盒或减少一次性制品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

据摆脱塑缚2023年的一项调研数据,有17.4%的消费者将无需餐具设置为默认状态,在调研开始前三个月内有60%的消费者点过无需餐具的外卖订单。

外卖平台的订单评论截图

然而,“无需餐具”订单比例仍有提升空间,且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挑战。该调查数据还显示,有65.7%的消费者遇到过选择无需餐具仍收到餐具的情况。

除了“无需餐具”以外,美团外卖平台也努力在其他角度探索源头减塑和回收方案。美团青山计划高级经理周焱介绍,从2018年开始,回收这个环节美团已经开始有探索,“目前已经有14个省份、15个城市开展这样的规模化回收,累计回收超过1.7万吨的塑料餐盒。”

可降解塑料、无纺布,对减塑是否有用?

清华大学和中国石化在2022年联合发布的《可降解塑料的环境影响评价与政策支撑研究项目报告》揭示,可降解塑料当中有96.77%进入填埋或者焚烧,真正能够进入到工业堆肥、厌氧发酵处理的比例合计不到0.01%。

外卖小哥。读特新闻记者 葛墨含/图

如今被广泛应用于外卖塑料包装的可降解塑料,也被作为“环保材料”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在上海浦东益科循环科技推广中心主任张淼眼中,可降解塑料在外卖行业中的使用意义不大。

张淼解释道,“如果包装材料是生物基的话,那它可能起到了替代化学原料的作用,在碳排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它如果仍然是一次性产品,那通常来说绝大部分还是会进入焚烧场、填埋场等,跟普通材料其实没有差别,只不过可能成本更贵。”

与可降解塑料类似,无纺布袋也广泛被外卖商家作为替代性“环保”材质使用。“无纺布”是一种织造手法,部分无纺布的主要材质依然是塑料材质。据张淼观察,现在不少外卖包装袋越来越厚重,有些包装为起到保温的作用,塑料含量呈现不减反增的趋势。

多方共识:壮大绿色“盒”力,尚需综合治理政策浇灌

青山计划的高级经理周焱认为,循环餐盒需要解决回收、消毒、再分发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中餐的餐品品类众多,其包装“非标(即非标准)”性非常强,如何在非标模式下、在总量巨大的前提下解决餐盒回收问题,仍非常有挑战性;其次,消费者对于循环餐盒的食品安全和便捷性有顾虑,现有案例仍小规模地使用在封闭场景中。

图源:图虫创意

对此,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段华波副教授仍然乐观而坚决地表示:“循环餐盒肯定还是要推,因为这是减少废弃物特别是减塑的一个重要举措。”

至于如何去做,段华波提出了两个未来发力方向:第一,在校园、园区等封闭、人口密度高的场景、重点城市中进行试点;第二,分清以外卖循环模式为主的“小循环”,以及实现整个社会包装类都囊括其中的“大循环”系统。

2022年,摆脱塑缚联合深圳大学、北京培思绿色科技发展中心发布《外卖循环餐盒经济与环境效益研究报告——基于爽提循环餐盒·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案例》,《报告》显示:爽提循环餐盒在运营期间每循环使用7次,就可以抵消一次性餐盒在5类指标中的环境影响。截至2022年5月,爽提在校园里面餐盒的平均循环次数是63次,已经有效地减少了校园垃圾的处置负担。

上海浦东益科循环科技推广中心主任张淼认为,“在政策的制定上,可以对从事低值可回收物的行业、企业做一些扶持,包括完善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体系。同时加强对普通居民的宣传倡导,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与回收行动。”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葛墨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