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临之际,贵州的白女士(化名)勇敢地分享了与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症的男友相处的种种困扰。
男友第一次陪自己去看电影,因其话语不当产生矛盾,主动道歉也无法“翻篇”,每次吵架对方“翻旧账”。至今十年爱情长跑,男友一生气就拉黑自己,白女士不由得问自己:要分手吗?
白女士和男友秦先生(化名)于2014年冬天确定恋爱关系。“那年冬天,我答应和他在一起。”白女士说,热恋期,男友每次和她见面,毫不掩饰脸上的开心。
后来,在外人眼中是“恋爱脑”的秦先生变了。白女士说,“(他变得)越来越麻木、冷漠、冷暴力、责怪、暴躁。”直至2019年9月,白女士才知道,男友这种变化的根源是——男友在当地某三甲医院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然而令白女士费解的是,男友对自己与对他人态度不一致。其他人尤其是朋友同事,会觉得他阳光开朗有礼貌,给人一种积极努力的印象。通过了解,白女士发现这是双相情感障碍症的表现。双相情感障碍,简单来说,就是情绪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高涨,一会儿低落。对于患者来说,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而对于他们的伴侣来说,也同样是个考验。
阳春三月,正是双相情感障碍症容易出现狂躁症的时间。白女士告诉读特新闻记者,在躁狂期,秦先生可能会变得冲动、易怒,甚至故意挑起矛盾。“最大的困扰就是病情严重时会突然要分手,然后拉黑删除。说分手就必分手,每年都分。”白女士在与男友十年相处过程中,都是男友提分手的。她表示,这样影响自身的心态,从而影响自己工作状态以及生活。她认为,若长期下去,很可能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本文开头提及的“看电影”时间,也是白女士和男友十年爱情长跑中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她说,男友第一次陪自己去看电影,但因其话语不当便发生矛盾,后续哪怕自己主动道歉,在往后的日子里,男友病发时也会故意提起此事气自己。并且每次提出看电影男友都会拒绝,并伴随着“看电影就会产生吵架”的想法。
而到了抑郁期,秦先生又变得冷漠、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白女士说,那时候的男友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让她感到既心疼又无助。
十年感情长跑,让白女士坚持下来的是自己对感情很认真,对方也比较认真。一句“放不下”的背后,是多年以来的磨合与付出。
要分手吗?白女士也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医生建议:综合治疗与家庭支持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双相情感障碍总体发病率已达到2.4%。据了解,我国双相情感障碍患病率为1%~1.5%,略低于全球BPD平均发病率。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首发高峰年龄平均为15~19岁,最低仅为12岁,严重危害着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其中,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以及独生子女均为高发人群。
深圳市康宁医院副主任医师冀二妮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她指出,双相情感障碍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精神类疾病,需要及时到专业的医院就医,确诊后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目前主要是药物治疗,辅以物理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症的危害性,她表示,当患者躁狂发作时情绪亢奋,精力旺盛,行为冲动,容易产生挥霍现象,对家庭经济条件造成影响。同时,若肇事肇祸高风险,还可能会产生伤人事件。一般春季时容易出现躁狂症状,所以家属这段时间可能需要关注患者情绪变化,一旦有波动需要及时就医。而当秋冬季时则容易出现抑郁情绪,患者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兴趣下降,感受不到快乐,严重的话会自伤自杀,患者身边的朋友和亲属要加强关注。
她强调,双相障碍属于慢性疾病,而且会复发,因此,及时规范治疗非常重要。
一旦确诊为双相障碍,需要按时服药以维持情绪稳定,并可结合心理治疗以加快症状缓解。冀二妮主任还特别提到,社会各界和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她建议家属避免打压式沟通,积极回应与帮助患者,并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促进康复。她还表示,生病期间或康复之后,需要规律作息,也要尽量避免饮用酒类、咖啡类、奶茶与浓茶等容易产生兴奋的饮品。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