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桶长制,“桶长”来了,垃圾分类更细了!

读特记者 何鑫 毕国学
2020-08-29 09:30
摘要

龙岗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桶长制,“桶长”来了,垃圾分类更细了!

继“河长”、“网格长”、“楼栋长”后,深圳又多了一个带“长”的职务,协助生活垃圾分类的“桶长”。

深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施行前夕,8月27日,读创/深圳商报记者从龙岗区城管局采访获悉,2020下半年,该局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垃圾分类,在1434名“桶长”协助下,深入推进精细化垃圾分类,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发动党员志愿者和义工争做垃圾减量分类的“宣传员”“督导员”,带动身边人开展垃圾分类。

人口大区垃圾分类成效显著

作为深圳创新大区、产业大区、人口大区,实际管理人口500多万的龙岗,在享受“人口红利”同时,面临垃圾分类处置这道城市管理的“必答题”。

自2012年12月1日全区正式启动生活垃圾分类以来,龙岗区已初步建立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前端分类覆盖实现三个“100%”,末端处理设施保障“自产自销”。

▲物业公司组织对物管人员进行垃圾减量分类培训。

据悉,全区438个花园全部成功撤桶,并完成“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创建,完成率100%;全区313个机关事业单位、4所高校、185所中小学校、478所幼儿园完成垃圾分类示范创建,覆盖率100%;全区418个城中村生活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设施建设覆盖率100%。

▲开展市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让城中村的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那么,每天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到底都去哪儿了?

据介绍,龙岗区已建成1个餐厨、家庭厨余垃圾协同处理厂(500吨/日),2个废旧家具处理厂(350吨/日),1个大型果蔬垃圾、绿化垃圾协同处理厂(270吨/日)和11个绿化垃圾粉碎点(170吨/日)、11个年花年桔回植点、1个玻金塑纸暂存点、1个有害垃圾暂存点,分类处置能力达到1290吨/日,分类后的垃圾实现“自产自销”,有效保障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1434名“桶长”手把手教分类

龙岗区垃圾分类亮点频频,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建立了区长主抓落实、“桶长”主抓落地的“区、街、社区、小区”四级责任机制,压实各级责任。

据了解,该区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区政府常务会议议题,每月对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区委组织部专门发文要求全区党员干部职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垃圾分类工作的第一线,当好“宣传员”“督导员”,带动身边人一起开展垃圾分类。

全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桶长制”。每个生活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由物业指定一名负责人,担任“桶长”,负责生活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的管理,并由各街道负责桶长的管理与监督,目前全区已安排1434名桶长。

▲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开展“昼夜行走”重点检查夜间定时定点督导工作情况。

垃圾分类干得好不好,“昼夜行走”来督导。龙岗还专门成立了3个督导组,重点检查夜间定时定点督导及家庭厨余垃圾分类量情况,每周在全区进行通报排名。

生活垃圾不分类将被拒绝收运

疫情防控不放松,垃圾分类“不打烊”。2020下半年,龙岗区将重点从统筹全区齐推进、高标准达标创建、多措并举提产能、昼夜行走强督导、强化宣教造氛围等方面深入推进垃圾分类。

▲西坑社区妇联开展“推进垃圾分类,巾帼在行动”志愿者活动。

一是健全垃圾分类收运体系,重点完善餐厨、家庭厨余垃圾分级收运体系,建立“不分类不收运”倒逼机制,并以信息化监管手段加强收运企业监管,提高收运效率;二是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积极探索小区厨余垃圾粉碎式处理,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光盘行动”,试点快递行业绿色包装等方式,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三是完善前端分类设施,继续落实区-街-社区“昼夜行走”督导检查,确保年底前人均分出家庭厨余垃圾 0.1 公斤/日、厨余垃圾(含餐厨垃圾、家庭厨余垃圾、果蔬垃圾)0.25 公斤/日。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龙岗区垃圾分类就这么干 。

(来源:读创APP)

编辑 姚静霞

(作者:读特记者 何鑫 毕国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