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广东过年意味着什么?红包“讲心唔讲金”“最多10蚊鸡”

读特客户端综合
2024-02-11 20:33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红纸一张,利利是是”

毫不意外

今年过年

广东人派红包的相关话题

又登上热搜榜


如果收到的红包里

以个位数和十位数为主

确认过眼神

是广东人的红包没错了

广东利是🧧

最常见的就是5元、10元、20元

50元都可以算“巨款”了

上百元就已经是“土豪”级别

我们“老广”祝福讲心不讲金!

过年“包利是”是广东习俗

意在驱邪避害、祈求平安

一般是5元、10元

绝不内卷

红包界的清流

在广东

红包里能开出一张红纸

堪比盲盒抽到珍贵的隐藏款

此前,一张 “全国压岁钱地图”引发热议

图上显示

广东红包平均值为“50元”

(图源微博)

就在全国人民对这仅有的两位数金额感到诧异时

不少广东小伙伴就不乐意了

然而原因并不是数额太低

而是

太!高!了!

有网友表示:

“广东红包和北方红包的差别,

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还有网友调侃:

“无论怎么斗转星移、通货膨胀,

都影响不了广东红包!”

看看别人的红包

再看看你的红包

不过这样的金额,对于派红包和收红包的人来说,都不会有太大负担,所以有网友就将广东称之为“红包界”的清流。

“红纸一张,利利是是”

据广州日报报道,临近春节,广州多家银行迎来小额纸币兑换热潮,现场有市民兑换多张面值5元和10元的纸币。工作人员介绍,不少市民为包红包做准备,其中10元面额的纸币最受欢迎。

其实,并不是全广东的红包金额都是这么少的。真正敢以十元起跳的其实是广府人。

广府人习惯把红包称之为“利是”,也会写作“利事”和“利市”。他们派利是的时候通常都会说“红纸一张,利利是是”,多数是已婚的长辈派给后辈,或者已婚的哥哥姐姐派给未婚的弟弟妹妹,未结婚的人即便年纪再大都是没有资格派利是的。但在其他很多地方,一旦开始工作有收入了,就要派红包给家中的长辈以及还在读书的弟弟妹妹了。

广府人派利是,并不仅限于有亲缘关系的人,朋友和邻居之间,老板和员工之间,都是可以派的,甚至是平日里为自己提供服务的人,例如酒楼茶楼的服务员、物业的保安和清洁工。因此广府人虽然红包的数额不大,数量却往往很多。

广府人常见的红包,收到最右边的能高兴一整天。(广州日报)

广府人将讨要利是称之为“逗利是”,而在其他地区往往称为“抢红包”。逗利是,即是大家只要嘴巴甜,跟长辈或老板说些吉利的说话,就人人有份;但抢红包的“抢”字就突出一个紧张气氛,意味着手快有手慢无。

网友:这种习俗建议全国推广

很多网友也认为广东这种小额红包“见谁都能发,谁都能沾喜气,负担也小,不会让红包变味,建议全国推广。”

2024年1月,网红考研名师张雪峰建议员工“过年不要再给孩子送红包了”的消息,引发网民热议。

据澎湃新闻报道,有网民2023年12月14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每年过年亲戚朋友带孩子来拜年串门,给孩子压岁钱红包是必须的;可是最近几年,给孩子的红包,因为互相攀比心理,由之前10元、20元,涨到最低200元,甚至500元、600元。

其称,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年轻人来说,每年支出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压岁钱无所谓,但对于只靠几亩地收入的50岁以上的老年人,给孩子压岁钱就会成为新年这个喜庆日子的烦恼。农村畸形的攀比现象,造成压岁钱和老年人的收入不均衡,给老年人增加很大经济压力和烦恼,也直接影响孩子们的价值观。都是打肿脸充胖子,失去了过年红包的意义。

这位网民建议,政府应提倡过年发红包向广东地区学习。虽然广东生活富裕,经济条件更好,但过年红包普遍在5元、10元、20元,红包图个吉利,不在乎金额。除了父母的红包,广东地区一般亲戚给孩子红包10元最普遍,当地长久以来的红包习俗和规矩值得学习,更需要政府提倡和引导。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叶春生教授认为,派红包的习俗代表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孝敬,原本是讨个吉利的意头,而不在乎数目的多少。因此,应该崇尚节俭互利,而不应变成一种负担。在广东,红包一直保持着本色,这一点值得学习。

(综合来源:佛山新闻、广州日报、澎湃新闻、羊城晚报、中国新闻网)

编辑 薛锦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钱飞鸣

(作者:读特客户端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