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福田样板②|一条“花式宠娃”长街,看园岭街道打造“全域儿童友好”优质公共服务示范街道

深圳特区报记者 华智超 文/图
2024-02-07 09:4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实践,园岭街道推动从1.0版“空间小切口”转向2.0版“综合服务治理”,努力探索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立体、从一路一街到全域友好、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参与的新时代基层治理“园岭模式”。

编者按

2024年是广东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承前启后之年。作为深圳市唯一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的行政区,福田区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今年继续以“头号力度”攻坚“头号工程”,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在日前开展的福田区“百千万工程”街社高质量发展“大比武”中,福田十个街道锚定高质量发展“党建强,发展好、治理好、服务好、环境好,群众满意”的“一强四好一满意”目标,积极培育打造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项目,涌现出一批具有实效实绩的基层工作成果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切实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丰富了“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的“福田样板”。

即日起,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推出《“百千万工程”福田样板》系列报道,聚焦福田辖区街道在党建、发展、治理、服务、环境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和经验做法,助力打造街社高质量发展典范。

在福田区园岭街道,有一条满眼尽是糖果色的长街——百花儿童友好街区。趣味多彩的慢行绿色出行系统,极具安全感的智能交通系统设备,融自然教育、科学观察、生态环保一体儿童娱乐场地……作为深圳首个儿童友好街区,这里一到放学、周末、假期,就成为小朋友们必来的打卡游乐地。

“一米高度看城市”,这条“花式宠娃”的长街,不仅仅是园岭街道的一条街,更是一个创新“全域儿童友好”优质公共服务的样板,成为福田区乃至深圳市、广东省儿童友好建设的标杆。

以儿童为中心,背后有哪些巧思?

到底什么是儿童友好?在园岭街道,记者找到了答案:儿童友好不仅是硬件设施、场地环境的友好,还是公共服务的友好,更是发展观念上的友好。

园岭街道百花儿童友好街区位于拥有11所学校的百花片区,包括百花二路及上步路东西沿线。街区在设计之初就邀请多名小朋友参与设计,将儿童天性融入设计理念,以儿童喜欢的方式打造街区场景。

全长约750米的百花二路,周边分布着门户花园、心灵角、童梦乐园、百花儿童音乐剧场、变奏曲围墙、轮滑天地、百花农场等游戏场所和设施,打造具有吸引力、益智性、舒适性的儿童空间环境,允许他们自己去定义游戏规则和探索玩法,成为小朋友们放学、周末、假期必来的打卡游乐地。

儿童最大利益和儿童优先的两个原则,不仅体现在活动空间、内部环境、细节设施、交通出行,还逐步形成规范标准。园岭街道率先落地全市《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南》标准体系,打造具有园岭特色的“FRIENDLY”体系,在健康、教育、游戏、文体、出行、社区与家庭、法律保护、社会保障八个方面全面发力形成园岭生动实践。前不久,园岭作为福田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幼有善育专项示范点顺利通过国家三部委验收,为打造儿童友好城市提供了样板示范。

2023年,园岭街道成功入选广东省儿童友好示镇(街),同时入选第一批“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示范点”教育文化类(共9个)名单和“深圳市城市治理创新案例(2023)”十大优秀案例。联合国儿基会及来自北京、江苏、新疆等全国各地累计34批746人到园岭街道实地考察参观,纷纷点赞: “太羡慕园岭街道的儿童了”。

从一路一街到全域友好,继续跑出儿童友好的“加速度”

作为全市知名的“教育高地”,园岭街道辖区学校多,在校学生及学龄前儿童超3万,占比超过总人口30%,“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责任重大。但街道前期发力建设“儿童友好街区”,大多数试点集中在百花片区,一定程度上造成辖区儿童友好发展不均衡、惠及人群不广泛等问题。

聚焦“最大短板”,2023年,园岭街道逐步构建形成了“12338”工作体系,即围绕高质量打造全域儿童友好优质公共服务示范街道一条主线,坚持儿童最大利益和儿童优先两个原则,通过党建引领、多元联合、上下协同三种路径,坚持让儿童在城市中被优待、受尊重、有权利作为三大目标,实现《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南》八大体系全域落地。

党建引领共建共治。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一线施工队长”,坚持“日通报、周调度”,制定《园岭街道全域儿童友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4大项28小项重点任务,推动标准化、体系化、系统性开展儿童友好建设。

多元联合凝心聚力,引导企业通过7种模式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度参与儿童友好街区建设,形成多元共治合力。针对八卦岭片区儿童上学路远接送难、安全隐患多等问题,采用“政府补贴一点、社会资助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市民出资一点”运营模式,规划开通2条通学巴士专线,票价1元、一人一座,让学生和家长实实在在感受到亲民、惠民、便民的上学交通体验。南天二花园小区居民无偿提供600平米业主共有物业,率先打造全市首个“幼有善育”专项示范点——儿童之家,成为居民儿童游乐学习共享之地。充分激发辖区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将利用深圳实验教育集团5000平米物业建设以儿童友好为主题的共建共治空间,多方融合创新运作模式,打造“家校社共育基地”,形成同心同行共筑共建儿童友好格局。

上下协同落细落实。构建街道—社区—家校社一体工作传导与实施体系,全市率先成立首个街道级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同步成立7个社区指导站,形成“1+7”家校社协同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品牌全域覆盖。创新成立首个街道级公共服务指导中心,作为服务项目的“实验场”“配餐间”,将形成的公共服务标准指引落地到各社区,规范各领域儿童友好服务。

如今,在园岭街道,“儿童友好”的各类公共服务和设施空间处处可见,火箭公园、UFO基地、“9园9景”上步绿廊公园带串珠成链……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实践,园岭街道推动从1.0版“空间小切口”转向2.0版“综合服务治理”,努力探索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立体、从一路一街到全域友好、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参与的新时代基层治理“园岭模式”。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谭凤希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华智超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