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易立中:
本地丈母娘端上地道湘菜
20世纪80年代初,沐浴改革春风,深圳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正在上演。1984年,转业到原深圳糖烟酒公司的军转干部、湖南湘乡人易立中,在鱼塘遍布、稻田成片的宝安松岗丈母娘家,吃了来深圳的第一顿年夜饭。
1984年,深圳改革开放的时代象征“深南大道”建设得如火如荼,刚转业到原深圳糖烟酒公司的易立中已过而立之年。
“当时军转干部可以公务员和国企二选一,我当时选择糖烟酒公司。”易立中回忆说,这一抉择影响了他的一生。
当时,糖烟酒公司给易立中分了一套单人宿舍,于是他带着老婆和1岁多的儿子正式成了“深圳人”。
易立中说,1984年大年夜,我们一家三口到位于原宝安县松岗拖拉机站的丈母娘家过春节。当时,松岗拖拉机站到楼岗村水稻田连成片,横跨门前的107国道还是一条泥沙路,一派农村景象。
家人欢聚,电视柜上从香港购回的三洋牌彩电放着新闻联播,桌上摆着“名酒计划酒票”换来的张裕金奖白兰地、玻汾系列汾酒、白牌红双喜香烟。彩电还是“稀罕物”,央视春晚开始后,左邻右舍都不请自来,满满一屋子人热闹非常。
“丈母娘下厨准备年夜饭,做了湖南风味‘湘乡热蛋糕’,还有水煮鱼、清炖土鸡等。在湘乡饮食传统中,热蛋糕是头菜,有‘无蛋糕不成席’的说法。”易立中说,这个春节,一家人其乐融融,贴春联、吃年饭、放鞭炮,让我的心在深圳真正定了下来。
2000年,易立中已在糖烟酒公司担任业务主管,也就在这一年,糖烟酒公司改制到了尾声,易立中选择了下海。
2024年的春节,易立中一家三口变成了一家七口,住进了大别墅。“今年全家出国过春节,机票已买好了,年夜饭会在国外吃,这也是深圳国际大都市居民的国际化生活方式。”他笑言。
某公司品牌总监危婷:
那顿年夜饭让我有了归属感
危婷的“深龄”已有二十年。2004年,大学刚毕业的江西女孩危婷初到深圳,坐着公交车看道路两旁以前从没见过的木棉花,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迷茫。但很快,她忙碌的身影就先后在3C消费电子、芯片设计企业、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出现,从南山科技园到前海,参与并见证了这座年轻城市日新月异的建设进程。
春去秋来,时光荏苒,危婷的大部分年夜饭都与深圳这座第二故乡擦肩而过。
直到2013年,那是危婷来到深圳的第十个年头,她有了一个自己的小房子与小家。这一年,危婷把父母接来深圳。赶在除夕前一天,危婷给新居贴上了春联和福字,挂上大红灯笼,喜气洋洋地迎接自己在新居的第一顿年夜饭。
那一年的除夕也正好是2月9日,因为父母在身边,大家一起像往年在老家一样,一大早起来先热烈讨论着年夜饭的菜单,接下来全家人分工合作,杀鸡宰鸭,洗菜备菜,好不热闹。到了下午5时,一切准备妥当,满满一桌丰盛菜肴已浓浓飘香。
回忆起这顿年夜饭,危婷至今感到兴奋与喜悦。
“餐桌上不光有我们家传统特色的红烧肉、红烧猪手,更是将富有深圳特色的海鲜搬上桌,我还特创了一份鲍鱼仔烧鸡,简直鲜美无比!据说现在这道菜都是不少餐厅的招牌大菜呢,可见当年的我还是有些美食天分的。”
翻看社交媒体里的朋友圈,那顿年夜饭的色香味与当初家人团聚的浓浓年味仿佛都萦绕在眼前,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温暖和家的感觉。吃完年夜饭后,一家人围坐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当晚的一首《茉莉花》让危婷感到惊艳。
尽管远离家乡,但从那刻开始,危婷在深圳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的温暖与归属感。也是从那一刻,她完全地融入了深圳。
音乐人潇峰:
和父母说些“善意的谎言”
潇峰来自广西融安,今年是他来深圳的第24年了。
2000年,刚刚退伍的潇峰只身一人从广西来到深圳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并非科班出身的他凭借着一副好嗓子,在深圳各个夜场酒吧做“歌手”谋生。当时的他工作量少,因此身上几乎没有什么闲钱。“那时候不敢回老家,信誓旦旦地说要成为家里人的骄傲,义无反顾地来到深圳,结果混得也不是太好。”潇峰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和别人一起合租住在城中村中,适逢新年,室友们大多早早回了老家,屋子里冷冷清清的。“年总是要过的,这是我们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于是,潇峰和另一个老乡一起去超市买菜、做饭。
城中村里的一张小桌、几个简单的菜、一瓶小酒,就是年轻的他们在深圳吃的第一顿年夜饭。
“其实想起来还是很心酸的,我们吃饭的时候还给家里打了电话,骗家里人说工作太忙、请不了假,也不敢说自己的真实状况,跟家里人说在公司吃年夜饭,吃得很丰盛,让他们不要担心。”具体的画面已然模糊,但这顿年夜饭还是给潇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轻气盛的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开始对父母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开始真实地感受到以后要自己承担自己的生活,自己选的路自己要坚持走下去。”
岁月悄悄过去,带走了当时的青涩,也让潇峰更加沉淀在自己的音乐领域,陆续为深圳创作了许多原创歌曲。2022年底,他的《我在深圳很想你》创作完成,歌曲短视频于2023年12月上线。至此,他的原创专辑《来了就是深圳人》正式完成,一共收纳12首歌,是他在深圳23年的生活记录,也是深圳人的奋斗缩影。
创业者涂先农:
那顿年夜饭让我决定留在深圳
2001年大年三十,涂先农在公司宿舍里,与小伙伴们打起了“边炉”,吃了他来深圳之后的第一顿年夜饭。
“深圳是一个很有包容性的城市,我一来这里就爱上了深圳,深圳把我的孤独感驱除掉了。”涂先农1975年生人,1999年大学毕业后辗转珠海、厦门、广州等多个城市寻找就业机会,2001年,他来到深圳追梦,进入一家装修公司从事室内设计工作。临近春节,公司突然接到订单,需要在春节期间完成前期方案,他被迫放弃回家过年的计划。
回想当年的年夜饭,涂先农仍然觉得刻骨铭心。“宿舍条件真很简陋了,我们临时买了一口锅,顺道买了牛肉丸、羊肉片和青菜以及火锅底料等食材,丢在锅里煮一煮,这就是我们能做出来最丰盛的年夜饭啦!”涂先农告诉记者,整个年夜饭短暂而热烈,吃完饭他与小伙伴们就马不停蹄开始在电脑前做设计和预算了。
“这就是深圳节奏!”多年后,涂先农回忆起他来深圳第一顿年夜饭,仍然觉得意义非凡。“我们年夜饭实在吃得比较简单,我甚至都忘记是啥味道,但是与小伙伴一起畅谈人生理想和未来,可谓是热血沸腾。”也正是在那顿年夜饭之后,涂先农找到人生的方向,他决定留在深圳,继续深耕室内设计行业。
如今23年过去了,涂先农早已在深圳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事业有成。作为公司的一名管理者,每年在公司他仍然坚守到最后一刻,从未懈怠。春节放假前也会习惯性到工地去检查一下门窗有没有关、水电安不安全。
涂先农与家人在深圳春节期间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在深圳,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有所收获。”去年,涂先农刚刚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室内装饰公司,虽然目前还处于初创时期,还需要开拓更大的市场,但涂先农对于深圳家装市场前景依然乐观。“我看好深圳,刻苦与拼搏的精神已经深入到这个城市骨髓,困难只是暂时的,市场低迷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入场最好时机,我也相信,深圳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媒体人李沐:
除夕夜感受深圳人的温情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又到一年更替时。每到除夕,李沐总是回想起来到深圳的第一顿年夜饭,那是她第一次离家和一群陌生人一起吃年夜饭,也是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深圳人的温情与爱心。“都说深圳是个搞钱的城市,我很幸运,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节,就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深圳人文精神!”
200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李沐来到深圳,进入一家报社成为一名记者。“当年我刚刚参加工作,春节没有选择回家过年,而是留在报社值班,正赶上了报社举办的一场活动。”
李沐回忆,那一年,报社和贵州定点援助的贫困县联合搞了一项爱心活动,邀请贫困山区的孩子到深圳过年,在媒体上公开征集愿意接待的深圳家庭。活动一经发布,应者云集,很多人打电话到报社来,希望接待从山区远道而来的小客人。“当时一共有十几个学生代表来到深圳,他们分别到不同的深圳家庭过年,我作为随行记者,也跟着一位山区孩子走进了一个深圳家庭。”
那是一个普通的广东家庭,过年老人特别给来做客的孩子准备了压岁钱和新衣服。
“那时候的深圳,过年还不像现在这么热闹,每到过年,大部分人都回老家了,深圳就像一座空城。很多小店都关门了,只有一些大酒楼还在营业,承接年夜饭的业务。我在深圳的第一顿年夜饭,就是和这个深圳家庭一起,在一间酒楼吃的。”
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道菜都有一个吉祥的名字,主人热情地介绍每一道菜的吉祥寓意,担心客人口味不惯,还特别询问要不要辣酱。
李沐说,当时报名接待山区客人的深圳家庭特别多,一些没有轮上的家庭,还给孩子们送来了新衣服、新文具。时至今日,当年那顿年夜饭吃了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那份温暖至今还留在她的记忆里。
市民张女士:
那顿年夜饭让我增添厚重责任
张女士来自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因为父母在老家,她平时很少回家,所以工作后基本上都会过年回黔探亲,共叙天伦之乐。
她回忆道,在深圳吃的第一顿年夜饭,是在2011年也就是农历辛卯年的春节。“当时我的女儿刚1个多月,考虑到孩子太小,不耐长途车程辗转劳累和天气寒冷,所以我们就留深过年了。新生命的诞生为这个春节带来了别样的欣喜和融融的暖意,于是这顿年夜饭也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老家的年夜饭往往会有辣子鸡、红焖羊肉、方竹笋炖猪蹄、蒸烧白、粉蒸鲊肉等特色荤菜,同时也有凉拌折耳根、素煮瓜豆等解腻的素菜,总体来说以鲜香辣味为主。但是那次年夜饭,因为母乳喂养的关系,她只能吃没有辣椒的食物,而且还要喝很多催乳的汤水。对于“怕不辣”的贵州人来说,看着一桌辣香味十足的家乡菜却不能大快朵颐,真的是需要太多克制力了。不过,看着孩子的小脸,她又觉得甘之如饴。
张女士说,回忆里的那个春节,屋内有人间烟火和正在茁壮成长的新生命,喜悦的心情无法言喻。从一个悠游自在的女生,到成为一个小女生的母亲,从此生命里多了一份永远相随的牵绊,身上多了一份厚重繁杂的责任,“感谢这个新的生命,让我的人生更加丰盈。为人父母之后既感受着舐犊情深的满足与收获,也开始体悟到养育幼儿的琐碎和辛劳。养育之路或有各种艰难,但我始终觉得获得比付出更多。”
“第一次在深圳吃年夜饭,也是我女儿来到世上的第一顿年夜饭,从此烟火年年,亲情暖暖。”张女士告诉记者。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张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