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医疗“四最”书写关键之年“健康答卷”

读特记者 罗立兰 通讯员 孙晓龙/文 丁庆林 何龙/图
2020-08-26 09:27
摘要

当前,南山辖区内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已在3、4、5月实现动态清零,上半年GDP增长扭负转正,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向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

2020,注定难以忘怀。于深圳,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于南山区,是建区30周年。但己亥之末、庚子之初,突袭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让深圳尤其是南山区备受考验。

南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入海口,经济体量大、总部企业多、旅游资源丰富、高等院校集聚、商务交往频繁、人员流动性大,尤其辖区疫情重点地区常住人口占比较高,疫情防控压力凸显。

但这座城区展现出强大韧性,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健康答卷。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南山医疗系统全体工作者在区委区政府带领下,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贡献南山医疗力量:采取最“快”新举措、在全市率先出八大实招;众多医务工作者请战一线,成最“美”逆行者;配合守好“进城关”“家门关”“复工关”等多个关口,为居民正常生活生产保驾护航;助力扛起属地责任守好入境“大门”,凸显最“强”担当。

当前,南山辖区内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已在3、4、5月实现动态清零,上半年GDP增长扭负转正,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向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

为辖区居民核酸检测采样。

最“快”新举措:

全市率先出八大实招

与病毒赛跑,在每分每秒。

南山发挥医疗防治特色,率先推行“八项举措”。

率先出台专业防疫分类指引。疫情暴发后,南山于1月31日率先印发了社区排查和居家隔离工作指引,并制定15个具体工作指引,涉及高速公路、火车站等各类卡口,以及物业小区、养老机构、农贸市场等重点单位和场所,为全区各单位开展疫情防控指明了方向。

率先组建区级发热门诊中心。1月31日,南山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四个集中原则,在全市各区率先建立发热诊疗中心,将500张床位的南科大医院整楼腾空设为“协和深圳——南科大发热门诊中心”,累计收治发热患者超1000人次,专业、高效、有序地做好了发热患者的救治与隔离工作。

率先启动隔离人员核酸检测。为实现疫情防控关口前移,最大限度为社区“排雷”,南山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居家隔离人员和酒店集中隔离观察人员100%核酸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医护人员联合街道、社区,采用“3+1”模式组建了30个核酸检测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小组,累计核酸采样检测超20万人次,累计检出阳性结果2份,提前筛查出了潜在的新冠肺炎感染者。

率先提升全区核酸检测能力。为尽快满足辖区内核酸检测“应检尽检、高效快速”的检测需求,南山从1月底开始着手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比国家要求全面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提前近三个月。全区最大核酸检测能力从疫情初期的200份/日提升到目前的8000份/日。随着新采购的2台检测设备到位使用,最大检测量可达9000份。

率先开展重点场所采样检测。南山率先开展医疗机构、农贸市场重点场所环境核酸采样检测,以及医护人员、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等13类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筛查工作,采取“送健康服务上门”模式,累计对重点场所环境和食品样品检测近2000份,完成全区医务人员检测超1.6万份,完成全区13类重点人员检测超36万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率先推行心理服务同步干预。南山于1月23日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以精神科医护、公卫医师等多学科团队组成的专业心理干预小组。通过深入一线、援助热线、主动连线、自助平台上线的“四线”干预机制,及时处理观察点、社区、街道现场心理应急事件累计20人次,心理热线累计为近900人次提供情绪疏导和信息咨询服务。

率先施行酒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管理。南山于1月25日设立了第一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酒店,打响了全省酒店集中隔离第一炮。先后征用33家酒店开展重点地区入深旅客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以“科学管理、暖心服务”为宗旨,创新推广“九步法”“FAST”“一联两访三协同”工作法,切实做到社区工作站管生活、公安民警管安全与行踪、卫生部门管健康。

率先落实拓展爱国卫生运动内涵。按照国家、省、市对爱国卫生运动的工作部署,南山率先将为期一个月的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升级为“百日攻坚”行动,对全区40多个农贸市场、7000多家(次)摊档及工地等重点场所反复进行检查和消杀,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核酸检测前,南山检验员正在穿戴防护服。

最“美”逆行者:

众医务人请战成中流砥柱

战疫当前,闻令而动,英雄向险而行。

在深圳人才公园深爱人才馆,每天都有市民预约前来观看南山科普抗疫展,在抗疫医护人员风采展区,一张张照片记录下疫情当下医护人员忙碌紧张的身影。这次疫情,南山无数医务人请战一线,成为战疫中流砥柱。

“离开一个多月了,很想念深圳,今天终于平安回来了,很激动。”李多云说,对于这次支援的第二故乡武汉,她也非常不舍,“欣慰的是,在她很危险的时候,我来了。如今,她安全了,我的使命也完成了”。3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李多云医生跟随深圳援鄂医疗队完成援鄂任务后,平安归来。

在方舱医院,李多云医生为患者加油打气。

李多云是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感染科一名副主任医师,疫情来袭,她火速递交入党申请书。2月9日,她成为深圳首支援鄂医疗队成员之一,奔赴武汉“主战场”。2月12日,作为探路者,李多云首次进入武汉东西湖(客厅)方舱医院。“如何在短时间内,尽快识别出有重症倾向的患者,是我的第一要务。”李多云工作的地点是方舱医院的C舱,她负责的患者多的时候100多个,少的时候七八十个。

以李多云为代表,南山区全体医疗系统工作者、尤其是党员工作者,在这个不平静的春天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疫情暴发初期,南山紧急成立医疗系统党员突击队,整合全区呼吸专业医疗资源,医生党员成为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众多医务工作者提交请战书、支援一线,在发热门诊、在观察酒店、在交通检疫卡口等重要岗位,为南山人健康保驾护航。

防控期间,医疗系统党员突击队时刻把防控摆在突出位置,高效运作、反应迅速、处置有效,积极投身于全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显现,党员亮身份、作表率,踊跃参与疫情防治、社区排查等急难险重工作。

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助力全区形成紧密型医联体,社区防控、隔离点检测、应急、处理、网络科普等立体式布局疫情防控,形成群防群控合力;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勇做“排头兵”,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全员2400名员工中有1100名员工直接参与了抗击疫情一线工作,率先探索建立预检分诊、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等10条有效举措;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精准防控”,用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国际关注的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事件就是在该院顺利筛查、处置的;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除了坚守大本营,还派出18名医护人员支援兄弟单位,系南山派出人数最多的医院,他们在市三院对患者实现“医护管”三位一体救治管理;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在筑牢母婴安全防线前提下,承担了高速路及汽车站交通检疫工作,派出医务人员1580人次,检疫车辆百余万;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员24小时坚守防控一线,寻找密切接触者、环境消杀、酒店管理、核酸检测,他们的脚步从未停下;抗疫也是一场心理战,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成立专业心理干预小组,全力协助疫情观察点做好现在安置、沟通协调等群众工作,为观察点提供医学观察、心理疏导等技术支持;南山区卫生监督所重点承担复工企业防控工作现场监督巡查、个体工商户中公共场所的复工备案审核、医疗机构复工评估现场审核三项职责,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不负韶华、不辱使命,他们把党旗插在阵地上,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健康答卷”。

最“牢”群防线:

守好“三关”助力生产生活

织密基层疫情防护网,不漏“一针一线”。

疫情防控,从“进出城区”到“社区排雷”“集中隔离”再到“复工生产”,南山区守好“进城关”“家门关”“复工关”等多个关口,为居民正常生活生产保驾护航。

守好“进城关”。春节返深高峰期,在南山区三大重要高速路口——南山区南光检疫点、沿江高速检疫点、广深高速检疫点,总能见到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为“进城”人健康做第一道“把关”。从1月25日至3月15日检疫点撤出,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共派出995人次医务人员外出、全天24小时三班倒执行检疫工作,共检疫车辆近10万辆,检疫人数超170万人,处理发热人员近80人。

护好“家门关”。全面排查、不漏一人。南山区由区医疗集团牵头统一调配81家社康中心的1300多名医护人员,承担了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密切接触者转运、社区三位一体防控排查、居家隔离追踪等工作,深入社区对健康管理对象进行全面排查,全面落实南山区提出的“五查”联防联控工作举措。

稳好“复工关”。进入2月,随着南山区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的不断增多,疫情防控的压力也不断上升。 2月12日,《南山区企业复工突发新冠疫情医疗保障应急预案》及时推出、将复工复产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还开通复工复产企业员工就诊绿色通道、转运诊断信息反馈等,为南山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根据应急方案,一旦复工复产企业出现发热病人,医院将实现“15分钟救护车到达,1小时出初步结果,4-6小时明确诊断结果”,给辖区复工复查企业提供快速、安全的医疗保障。

随着湖北员工的陆续返深,4月初,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及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等医院,还专门开设“复工门诊”,专门为无症状的企业复工人员采样进行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为南山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复工防疫两手抓,方能安全生产。对于已复工企业,南山区卫生监督所还持续开展地毯式巡查,重点承担复工企业防控工作现场监督巡查、个体工商户中公共场所的复工备案审核、医疗机构复工评估现场审核三项职责。目前,南山区各企业、个体户基本能够落实防控措施,对个别防控不到位企业,还将给予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平安复工。

截至8月6日,全区累计复工企业4.55万家,复工总人数93.71万人,其中“四上企业”已开工7541家,开工率99.91%,居民生产生活正在平稳推进。

最“强”担当度:

扛起属地责任守好入境“大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新冠疫情全球暴发以来,周游各国的邮轮成了烫手“山芋”。然而“歌诗达·威尼斯”号的处置却受到盛赞。南山区妥善有序完成两次“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应急处置事件,配合完成了1月26日“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4973名乘客、1249名船员,以及6月25日310名船员的体温测筛、核酸检测和隔离观察工作,为邮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贡献了宝贵经验。

1月21日,“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满载游客4973名、船员1249名,从深圳南山蛇口邮轮母港出发,开始了6天5晚的往返航程。1月25日晚,南山区连夜协调隔离安置工作,专业人员登船进行排查检测,最终排查出148名旅客需下船进行为期14天的酒店集中医学观察。

“医生、护士长期值班,每日一户一户上门测温2-3次,检查旅客有无出现呼吸道、消化道相关症状,每天定时进行医学方面的防疫知识科普……”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区疾控中心承担起14天的医学观察相关工作。

“有部分观察对象的旅居史不够清晰,需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观察期间,流调人员累计完成了54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观察对象提供的旅居史,合理制定“个性化”医学观察期。旅客中有部分糖尿病、皮肤病等慢性病患者,医护人员还负责协调医院药剂科安排专人调配药物。与生理相比,旅客更多出现的是心理问题,南山区慢病院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医生,为旅客提供心理疏导。

2月4日上午,148名旅客全部解除医学观察。在经历担忧,回归正常生活后,旅客们纷纷留言表示深切感谢。6月25日,“歌诗达·威尼斯”号310名船员也抵达深圳。凭借之前的经验,南山区又一次成功处置邮轮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事件。

国际疫情形势严峻,深圳市作为国际化港口城市,输入风险明显升高。南山区下辖深圳湾口岸是我市主要境外人员输入通道,疫情防控压力陡然增加。南山区扛起属地责任,守好深圳陆路入境“大门”,以“FAST”组合措施高效完成核酸检测、入境人员留观、监测和转运工作。

何为“FAST”?一是“Fast-testing”,快速核酸检测专班工作机制,专人采样检测:3月5日,南山区健康管理专责小组以医学隔离观察点作为第一道门关,投入145名公卫医生和223名临床医护保障及采样人员,在全区28个医学隔离观察点设置驻点医护工作组,快速问诊登记症状、体温等相关情况,开展口腔咽拭子采样,快速运送样本进行核酸检测,从采样、检测到报告全程“快车道”流转,实现10小时内反馈结果。二是“Admission”,用信息化手段登记人员留观信息,避免聚集感染风险。区慢病院开发多语言电子化问卷,抵达隔离点的人员扫描“二维码”录入各自境外旅居史、旅行轨迹、航班号、座位号、目的地等关键信息。累计识别传统追踪难以快速发现的密接人员5名。三是“Surveillance”,全程实时监测,隔离分工有序。驻点医护人员每日监测留观人员体温及症状,发现核酸结果阳性和身体异常及时拨打120送医……四是“Transportation”留观转运同步开展,闭环转运保证安全。同步开展人员留观检测与市外转运接洽,符合条件一例转运一例。

“FAST”组合措施高效完成核酸检测、入境人员留观、监测和转运工作,严防输入,有效释压,疫情防控平稳有序开展。

广东经济第一区——南山,正保持作战定力,挺立潮头,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

深圳不惑、南山而立,向阳而生、拔节生长、绚烂绽放。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罗立兰 通讯员 孙晓龙/文 丁庆林 何龙/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