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检察2023: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上官文复 通讯员 甘晓辉 谢纯怡 文/图
2024-01-30 10:59
摘要

一体推进行政诉讼监督、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办理案件2040件,同比增长88.5%,制发检察建议112份

2023 年,深圳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努力以特区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坚持服务大局,不断提质增效,全力护航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深圳检察工作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安全稳定

“切实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深圳检察机关2023年受理审查逮捕犯罪嫌疑人24764人,受理审查起诉25266人;批准逮捕9721人,提起公诉16815人。以个案办理、类案监督推动诉源治理,结合办案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94份,被采纳率100%。

从严惩治严重暴力犯罪和涉黑恶、黄赌毒、盗抢骗等严重影响人民安全感的犯罪,批捕5698人,起诉6730人。重拳惩治电信网络诈骗及上下游“两卡”犯罪,批捕1234人,起诉2542人,坚决斩断电信诈骗黑手。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突出惩治证券期货、洗钱和涉众型金融犯罪,批捕357人,起诉340人。

2、营商环境

“助力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积极探索惠企安商检察履职新路径,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9条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依法惩治职务侵占等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批捕423人,起诉569人,为企业追赃挽损超过3亿元;联合市司法局、市工商联建立涉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审批管理机制,获评“全国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百佳实践”。

全面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累计办案166件,居全省首位;累计出台数据交易、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等领域行业合规指引9个,推动企业合规由个案办理向行业治理延伸。南山区检察院办理的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规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典型案例”。

依法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批捕117人,起诉212人,4个案例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同时,大力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合规建设,“以‘知识产权刑事合规指引’推动电子产品翻新产业优化升级”项目被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是全国检察机关唯一入选案例。

3、公平正义

“以更优检察履职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全链条做优刑事检察监督。监督立案732件,纠正不规范侦查行为3001件;提出刑事抗诉27件,纠正刑罚执行不当1975件。全覆盖开展看守所巡回检察,发现问题22类78项。主动融入反腐败大局,受理监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职务犯罪144人,查办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8件8人。

一体抓实民事生效裁判、审判活动和执行活动监督,受理监督案件1394件,提出监督意见237件,同比分别上升52.5%和89.6%,提出和提请抗诉25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146件。强化虚假诉讼监督,办理案件52件。福田区检察院办理了系列“套路贷”虚假诉讼案,涉案金额超过1亿元。

一体推进行政诉讼监督、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办理案件2040件,同比增长88.5%,制发检察建议112份。深入推进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办理案件1459件,同比增长2倍。抓实行政诉讼监督和非诉执行监督,办理案件581件,盐田区检察院办理的某行政处罚决定监督案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十大行政检察典型案例”和“十大优质案件”。

4、检察为民

“做深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工作。”

悉心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建成涵盖涉罪未成年人精准帮教、被侵害未成年人精准保护、未成年人犯罪精准预防的三大标准体系,获评深圳“十大法治事件”。最大限度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成功教育救治涉罪未成年人315人。

持续加大对残障人士、老年人、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支持起诉力度,支持起诉71件。坪山区检察院通过支持起诉帮助68名务工人员成功追讨工资160余万元。

持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开展救助853件884人。建立12309热线电话“一呼即办”机制,深化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市、区两级院领导带头接访、下访414人。盐田区检察院“蓝色驿站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品牌荣获“全国十佳检察文化品牌”。

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市、区两级院全面建立专用公开听证室,探索公开听证线上直播,开展检察听证988件,同比增长4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开展法治进机关、进街道、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427场。

5、美好生活

“坚持不懈服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一体加强“4+10”法定领域公益诉讼监督力度,立案554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18份。与市妇联、市残联分别建立公益诉讼协作机制,针对公厕男女厕位比例不达标、残障人士“出行难”“用药难”等问题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市检察院办理的“督促完善过街音响无障碍功能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依法严惩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犯罪,起诉18人;公益诉讼立案121件,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复绿土地28.1万平方米;针对阳台山、梧桐山等11座森林公园内长期违法堆积垃圾问题,督促责任部门清除垃圾超过1.2万立方。建立海岛巡回检察机制,开展红树林湿地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与粤、桂、琼三省九地检察机关共建红树林湿地保护联盟。

尽心保障食药和卫生安全。依法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和扰乱医疗秩序犯罪,起诉57人,公益诉讼立案28件,办理了非法销售“有毒野生河豚”等案件和全省首例走私九价HPV疫苗案。

6、高质效办案

“在办案中更加注重质量、效率与公平正义有机统一。”

积极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对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案件,决定不捕8084人、不起诉560人。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初犯、偶犯以及情节轻微犯罪依法从宽处理,不捕6432人、不起诉4536人,全市诉前羁押率为30%;办理认罪认罚从宽案件15392件。

深化重大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机制,研发案件质效一体化提升平台,常态化开展案件评查。刑事审判活动违法监督采纳率、民事抗诉改变率等11个核心案件质量评价指标达到100%;38个案例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其中入选全国典型案例14个,同比增长超过1倍。

落实数字检察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研发创新基地。深入开展数字专项监督,“四大检察”建立法律监督模型84个,筛查案源7135条,流转监督事项4899件,立案2673件,其中流转监督事项和立案数分别增长6.8倍和10.5倍。

7、人才强检

“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特区检察铁军。”

坚定不移筑牢政治忠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实施人才强检三年规划,建立“深检导师团”“深检讲学堂”“深检研习所”“深检训练营”“深检竞技场”等5大平台为主体的实训练兵体系。深入开展“雏鹰计划”,推进人才全周期培养,实行公务员专业积分制,加强检察人才库建设。

全市检察机关共获得省级以上单位授予的集体、个人荣誉37项,16人次分别获评全国十佳公诉人、全国十佳行政检察业务标兵、全国民事检察业务能手等称号,90人次入选最高检、省检察院人才库。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上官文复 通讯员 甘晓辉 谢纯怡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