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质生产力|市政协委员刘陈立:加速锻造合成生物产业新质生产力
读特融媒体记者 邱思艳 文/图
01-28 22:11
收录于专题:聚焦2024深圳两会

1月28日,深圳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举行联组讨论。深圳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陈立作主题发言。他聚焦合成生物产业,为深圳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提出了建议。

“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联组讨论现场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一种有别于传统产业的生产力量,具有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创新驱动等特点。”刘陈立认为,深圳通过布局“20+8”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等举措,本质上就是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谈及合成生物产业,刘陈立表示,这一产业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各城市竞相争夺的科技高地,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然而,他也坦言,深圳在合成生物领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国内外竞争加剧、基础研究机构资金投入不足、重大科技设施运营问题以及国家级平台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等。

如何应对挑战?刘陈立建议稳定支持源头创新,激发新型研发机构活力。他呼吁深圳保持甚至加大对基础研究机构的资金支持,避免采取“一刀切”的资金削减措施,以确保深圳在合成生物产业领域的先行优势。

另外,刘陈立认为,应将合成生物大设施放在发展科研经济高地的整体规划中通盘考虑,并优化其运营管理模式,让科学家参与到大设施的运维之中,确保其对科学与产业的赋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提到创新生态时,刘陈立建议将“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及“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这两大国家级平台纳入深圳未来产业发展系列中,推动创新平台间的协作,共同承担创新中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以吸引更多创新型公司加入,形成企业聚集效应。

刘陈立还给出了一组数据:“过去三年,全国每成立2家合成生物公司,就有1家落地在深圳”。他认为,深圳已具备合成生物领域“科研和产业一体化发展”先手棋。未来,如果能利用好以“大设施”为基础平台,以“全重”为创新源头,以“国创”为转化引擎的全过程生态,深圳将掌握这次变革的主动权,为深圳乃至全国未来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

编辑 范锦桦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邱思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