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南山 实干争先 | 唯干唯实唯先,南山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帅文清 文/图
01-18 12:4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一元复始,南山万象更新;一往无前,南山征途如虹。 2024年,南山以“归零”自觉从容再“迎考”, 以“空杯”心态坚定再“作答”,重整行装再出发、革新蝶变创未来,坚决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深圳实践中走在最前列。

区委决定,2024年为 “实干争先年”,全面抓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各项工作。发展是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南山高位跨越的唯一途径。要主攻“三条赛道”、激活“三大动力”、强化“四大支撑”,走出高质量发展的南山实践。

主攻先进制造、战新产业、现代服务 “三条赛道”

先进制造、战新产业、现代服务是产业发展重中之重。制造业是南山经济的脊梁,要围绕 “ 三化三性一力”要求, 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升级,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区。要大力支持企业以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的的各类技术改造投资活动,加快 “智改数转”,加强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和基础平台建设。

加快绿色化转型。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加快建设绿色能源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间融合发展,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设备+”千行百业行动,推动不同产业间产生更多化学反应。

主攻战新产业赛道,厚植新质生产力。

实施筑基计划,最深厚的产业根基就是新质生产力,要瞄准“14+7”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突围。

做大“IT+BT”。发挥大湾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EDA创新中心作用,聚焦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等环节,加快完善产业生态。实施新一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做好顶层设计,增强发展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引导生物医药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构建医疗医药信息产业链。

奔赴“星辰+大海”。 打造后海低空经济先行示范片区,探索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  等技术综合应用。探索低空空域分层、分区、动态划设,制定大中型低空飞行器航路航线规划,争取国家级平台资源落地,支持重点企业开展芯片、飞控等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攻关。打造空天技术未来产业集聚区。以建设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大平台为契机,支持赤湾海洋试验场和深圳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发展,构筑“海洋电子信息+装备”等特色产业链。

发力“AI+BOT”。聚焦算力、算法、数据 “AI 三要素”,规划赤湾算力城,探索国企与博大、华为、恒为等民营企业共建算力、存   力等基础设施,支持辖区科技企业利用自身积累的行业数据,发展专业化、特色化的垂类大模型,推动 AI 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布局机器人产业。高标准建设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助推协作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领域加快市场化进程。

布局 “未来+场景”。数字经济时代,拓展应用场景落地是关键。支持开展 “未来产业+” 等创新应用示范,发布 “未来产业场景应用+”清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具备复制推广价值的典型示范案例。建立与市场协同、市区联动机制,加强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服务等支撑,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主攻现代服务赛道,积蓄发展动力。

生产性服务业要迈向“专业化+高端化”。加快发展科技研发、信息服务、 专业金融、供应链物流等服务业,鼓励发展总集成、定制化服务、 全生命周期管理、共享制造、供应链管理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更多高端设计,聚集一批专业设计机构、工业设计大师,打造工业设计新地标。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  云计算、 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接赋能制造业。

生活性服务业要迈向“ 品质化+多样化”。聚焦群众关切领域,加强公益性、 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扩大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各类服务供给。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引进培育更多批零住餐企业和品牌。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深度拓展国际市场,吸引更多人来到南山,把往来南山的流量转化为商户的流水、企业的营收和经济的增长。

激活改革、开放、创新 “三大动力”

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要推进“集成式”改革, 以“小切口、大突破”的方式,谋划推出一批上下贯通、多部门协同的“集成式”改革,打造南山标志性引领性改革品牌。突出改革重点。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民生保障的堵点在哪里、城市治理的困难在哪里,那里就是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以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纵深。 紧盯欧美、 日韩等传统市场,发力东南亚、南亚、 非洲等新兴市场,扩大优势产品出口份额,拓展跨境电商、服务 贸易、数字贸易等出口,巩固外资外贸基本盘。支持企业设立海外销售公司,培育本土有实力的供应链龙头,引导企业“抱团出海”,打造自主可控的国际销售网络。

培育开放新动能。 围绕“14+7”产业链核心企业,梳理重点产业的全产业链图谱, 实施投资南山全球推广行动,瞄准世界 500 强、 中国500强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化“以投代引”资本招商模式,吸引更多头部企业、高精尖项目、产业链关键项目,共建完整产业链生态圈。服务开放新格局。 以“头号工程”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 。

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动能。建设一流平台。 高标准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支持深圳大学建设高水平综合性 大学,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构建区域实验室体系,支持和服务鹏城实验室协同区内科研力量开展高水平创新,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X9高校院所联盟“一中心、 多节点”成果转化基地,集聚一批尖端技术产业化项目。高水平建设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深圳分中心,做大做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融合创新中心。

强化人才、空间、金融、环境 “四大支撑”。

强化人才支撑。走在最前列,关键在得人。深入实施“智汇南山”招才引智加速计划,强化产业园区、孵化平台等“空间引才”统筹和“双招双引”联动。持续开展招才引智“十百千万”专项行动,年度新增5名以上顶尖人才、储备引进100支以上领军人才团队,集聚1000名以上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校毕业生、 留学归国人才等超1.7万人。

悉心育才。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创业之星”大赛、零一学院、科创学院选苗育苗作用,培育孵化更多拔尖创新创业人才、探索期团队、天使轮企业、 中小科技型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精心用才。深化“南山领航卡”评价机制改革,实施西丽湖国际人才专项政策,构建更加精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充分激发人才活力。鼓励企业到全球设立研发机构,推广采取服务外包、短期兼职、技术联姻、人才租赁、特设岗位等用才办法,支持海外人才离岸研发、离岸创业。

真心爱才。用好人才日、企业家日,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构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为人才办好每一件小事,让人才全神贯注做大事。

强化空间支撑。加快推进总部集聚区发展规划,着重加强“6+2”市级总部集聚区和产业集群式发展相衔接,进一步推动高端要素   集聚成势。加快深圳湾超级总部C塔、深圳湾文化广场等标杆项目建设。加快园区升级整合、 “二次开发”和“腾笼换鸟”,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特别是城中村环境,这方面是南山的突出短板。要科学对城中村进行改造提升,让村子既保留乡愁韵味,又富有现代魅力。

强化金融支撑。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服务好实体。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 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打造深圳湾—西丽湖、前海桂湾风投创投集聚区,推动早期、VC、PE、并购和CVC等机构发展。

强化环境支撑。这是“沃土工程” 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点聚焦营商环境、招商环境、投资环境、消费环境,培育最适合市场、企业发展的一流“雨林生态”。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紧盯国际一流水平,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大力开展对标提升行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优化招商环境。抓紧出台新能源、低空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专项政策。要建立精 准的目标图库,围绕 “招什么” 、 “怎么招”,做好月度计划,逐月跟进,通过走出去、引进来,运用政策、场景应用、要素赋能等 “组合拳”推动项目落地。

优化投资环境。 出台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方案,突出抓好工业投资,滚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项目。 积极盘活重点领域存量资产,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 领域建设。

优化消费环境。高水平打造深圳湾超级商圈, 串联欢乐海岸—深超总基地—海岸城—深圳湾万象城—深圳湾文化广场—太子湾—前海等文化休闲消费集聚区,助力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 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首店、首秀、首发、首 展 “ 四首”经济,加快建设欢乐海岸街区等一批夜间经济示范区。 加快邮轮经济发展,在蛇口邮轮母港推出5 条出境环游航线。

编辑 李依林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帅文清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