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音柱使用少 自带音响有点吵 市民支持在广场舞中推广科技降噪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小虎
2024-01-14 09:2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定向音柱等科技手段既能保证多个舞队一起跳舞时不会相互影响,也不打扰周边居民。

2023年12月,南山阿姨在广场舞展演活动中戴定频耳机跳静音舞的新闻,引发市民和网友的关注和点赞。有市民表示,这是有效解决广场舞噪声扰民的尝试。类似的,罗湖布心山公园、宝安桃源居社区也通过试点安装智慧广场舞系统或定向音柱(音响)的方式,来避免广场舞噪声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近两周多,记者走访多个社区公园的广场舞跳舞点,其中有的曾被多次投诉过,有的已试点安装了定向音柱。通过走访观察和手机实测分贝发现,多数社区舞队能遵规跳舞,但仍存在舞者超时跳舞或分贝过高的情况,在配有定向音柱的社区还存在实际使用率偏低,有舞队自带音响分贝过高的现象。

定向音柱实际使用率偏低,少数舞队自带音响分贝过高

宝安桃源居社区汇江二路的多个小公园舞场试点安装有定向音柱。1月9日晚7点前到访时,多个舞场都不见舞者,7点后才陆续有舞队到场跳舞。舞场旁桃源社区设置的告示牌明示,广场舞活动时段为早上7点至9点,晚上19点至21点。记者沿路走访看到,虽然多处舞场设有定向音柱(据了解,此区域共安装有9部),但只有一处音柱有打开使用,其余多处舞场的音柱均未开启,至少有五支舞队是自带音响设备。

在临近桃源居4区的公园舞场,有一大一小两支舞队均自带音响设备,其中大舞队的音响分贝过高,记者在距离音源20多米外路边测音,平均分贝为66,已远超《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的广场舞音乐声源(扬声器、音响等)音量晚上不得超过50分贝的标准,达吵闹级。

福田梅林的中康公园每晚都有舞队跳舞。以前这里有四五支大小舞队,个别舞队的音响分贝过大,严重打扰到附近居民楼老人的休息和孩子的学习,投诉频发。记者多次夜间走访该公园发现,舞队较之前有减少,有一次是两支,还有一次是三支,大部分舞者都能遵守活动时限,但也有个别舞者在9点后仍开着高分贝音响练舞。相较而言,梅丰消防主题公园的一支舞队不仅守时锻炼,还会自觉限定音量。

科技降噪推广很好,也希望完善落实应用

定频耳机是通过播放器设定的频段号,让佩戴耳机的舞者能同步接收到同一首歌;定向音柱(音响)代替了普通音响设备,可以控制声音的播放方向、大小,同时有定时开关,可以限定时间。这些科技手段既能保证多个舞队一起跳舞时不会相互影响,也不打扰周边居民。很多网友留言支持推广这些能降噪的“黑科技”,同时也希望这些应用能更成熟,更方便实用。

据了解,2023年6月深圳发布的《关于优化广场舞等自发性健身娱乐活动自我管理的工作方案》提到,将以科技化、智慧化手段化解广场舞噪声扰民。宝安、罗湖等区试点安装定向音响设备也得到市民的支持,但也有居民反映存在应用故障问题。

去年10月初,福永下十围广生公园广场舞音响音量过大,福永街道办、福围社区等曾协调物业公司在公园安装定向音响。但11月中旬,定向音响安装后不久,因喇叭故障又导致噪声扰民,经维修后才恢复正常使用。对此,居民建议相关部门不应监管一阵风,要真正落实降噪。

“通过科技手段来阻断或减少广场舞噪声,能推广应用当然好,不过要想真正不扰民我觉得更要靠自觉。”市民小米说,“如果不自觉,自带音响开低音炮,超时跳舞,还是达不到降噪效果。”市民小李呼吁更多的舞队舞者能自觉守规,比如按规定时间跳舞,换位思考尽量调低音量等。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桂桐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小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