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判官”兴起:一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 傅杨清
01-12 19:2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在某社交平台上,“赛博判官”骤然兴起。无论是外卖平台的“封审榜”,还是招聘平台的“众裁庭”,都让大众成为评审团一员,为消费者权益和商家权益“撑腰”。你是否参与其中?真实的“赛博判官”又是怎样的?

什么是赛博判官?

“什么赛博判官?”就算是经常在社交平台分享着评审团日常的李然(化名)也对这一称呼感到陌生。资料显示,“赛博”是网络虚拟世界的代称,而“赛博判官”则是一些平台推出的第三方仲裁机制,邀请其他用户对“差评”进行评判,并决定是否对该“差评”进行展示。

何默(化名)从去年11月份开始在某平台参与评审。根据她的经验,她向记者解释了该平台的“评审流程”。“你会看用户给的差评和商家的解释,然后根据一些数据,比如送达时间、出餐时间来判断谁说得在理,最后选择适合展示或者不适合展示。”

她告诉记者,她个人的评判不直接决定结果,而是平台根据一定用户量的评判决定最终结果。“如果大部分都选择适合展示,那就会展示。”何默这样说道。

在评审过程中,这些“赛博判官”也会有“排名”,甚至有平台推出了“小美封审榜”。今年年初,李然就在获得了四川排名第四,全榜排名59

一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无论消费者的评论还是商家的辩解,都有不真实的部分。”去年12月,受访者王女士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网友的分享,觉得有趣,便在工作之余,也化身为赛博判官。

但一个月来,随着经验的积攒,她逐渐注意到商家在辩解时采用不当证据。“有些商家会用其他订单的截图来当辩解证据,要是评审团不留心就会被蒙蔽。”她提到,有一次,顾客投诉“餐品送到就冷了”,王女士留意到订单显示是中午送到的,但商家放上来的辩解证据却显示为晚上。或许是由于其他评审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最终关于这条“差评”还是有55%的评审选择了“不合适展示”。

除了商家,消费者“恶意差评”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喊奶茶店给蒜酱,没给就差评,那这种差评为什么要商家来承担?”受访者陈女士做赛博判官两个月,称经常遇见类似情况。

“感觉无论商家还是消费者,都有无理取闹的人,感觉做人还是要有良心,当然作为判官的话,就是要从事件本身出发,作出正确的评判。”王女士这样说道。“有些商家也很可怜呀,他们乱差评会影响到人家做生意的。”陈女士也如是说。

延伸:完善用户评价体系,优化产品服务

随着线上消费不断兴起,用户评价也逐渐占据了消费市场中更重要的位置。无论是面对消费者权利滥用带来的“恶意差评”,还是利用信息差造成的“商家诡辩”,都需要各方从市场行为能够带来正外部性的角度积极优化市场环境。

从平台和市场的角度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从市场主体商家的角度需要去优化服务。112日,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相关专家表示,“人性最难揣测,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最重要,最终还是应该完善制度的设计。”同时他也提到,“产品始终是最重要的,服务不可或缺。”

王女士成为“赛博判官”不过月余,但是她始终认为评审团存在的意义不是一定要为商家找回公道,而是“展示真实的消费者评价”。在四个受访者中,每个人也都表示这一机制会增加用户评价的公正性。“帮助商家发现问题,也可以帮助消费者获得真实评价。”王女士这样说道。

编辑 王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 傅杨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