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曾被喻为“癌中之王”,有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如果癌细胞多发转移,治疗难度更加巨大。日前,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肝胆胰外科通过介入联合靶向的综合疗法,成功治疗了一例多发转移的肝细胞癌病例。本病例被中华医学会《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所收录、发表,代表着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的肝癌综合治疗手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得到了医疗同行的广泛认可。
38岁的陈先生(化名),去年5月因输尿管结石疼痛难忍,来到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就诊,在术前常规检查时意外发现肝脏上有个约2公分的肿物,经肝胆胰外科团队诊断为肝细胞癌(HCC)。 经完善术前准备,医生为陈先生在腹腔镜下顺利施行了肿块切除术,术后陈先生恢复顺利。
然而,术后一个月,陈先生再度复查时出乎意料地发现肝脏出现7个复发病灶,属于多中心转移,此系肝细胞癌治疗的最难类型,传统治疗方法均无效,而且患者甲胎蛋白每天升高300-400单位,如不能及时有效干预,患者的预后极差。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徐迅迪教授介绍,考虑陈先生的肿瘤生物学活性极强,需要另辟蹊径治疗。经团队商讨后,决定联合介入血管外科团队为陈先生实施化疗栓塞+肝动脉灌注治疗(TACE+HAIC,即介入治疗),联合服用靶向治疗药物仑伐替尼的方案。
化疗栓塞,即通过导管选择性置入肿瘤供血靶血管后,以适当的速度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局部实施化疗栓塞,使靶血管闭塞,引起肿瘤组织的缺血坏死,达到控制、缩小、标记癌灶的目的;同时开展肝动脉灌注治疗(HAIC),也就是把化疗药物通过肝动脉插管直接输送到肿瘤供血动脉,这种治疗方式可以精准地到达病灶,最大程度地使化疗药物直接“攻击”肿瘤细胞。
术后1个月,陈先生开始服用靶向治疗药物仑伐替尼,之后继续2次介入治疗,病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甲胎蛋白明显下降,治疗后复查已接近正常水平(10+),提示肿瘤进展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陈先生肝功能恢复良好,逐渐回归到正常生活。徐迅迪教授表示,陈先生的肿瘤恶性程度极高,治疗难度大,在肝胆胰外科、介入血管外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的努力下,曾经的“癌症之王”成功得到控制,为晚期及复杂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编辑 贺佳艺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