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舒(化名)在孕晚期产检时发现胎儿腹腔有肿块,不能判定是良性还是恶性,得出生后做病理检查才能确诊。通过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专家团队多学科会诊,以及与医生的充分沟通后,小舒和丈夫决定留下这个孩子,并在孩子出生第13天时做了手术。术后病理显示为肝母细胞瘤,这是目前已知完成的全国最小的新生儿微创肝脏肿瘤切除术。
25日,记者从市妇幼保健院获悉,目前,宝宝已十个月大,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
产检查出肿瘤,产妇决定生下孩子
小舒介绍,她在产检超声检查出胎儿有肿块,随后磁共振的结果也证实宝宝腹腔里有肿块,大小为3.9*2.7*2.7cm,肿块和胃及肝脏关系密切。
为什么胎儿会长肿瘤?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孩子能不能保住?带着这些疑问,小舒赶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经过多学科会诊,医生认为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得出生后做病理检查才能确诊。医生建议,先把孩子生下来,再做检查判断是否手术。
听完医生的建议,小舒也舍不得放弃这条鲜活的生命,她和家人都很坚定,要把孩子生下来,相信孩子出生后医院有办法进行治疗。
多学科合作,出生第13天顺利切除肿瘤
手术中。
2022年11月,小舒孕38周时,孩子顺利出生,体重3885g。出生一周后,孩子做了超声和CT检查,检查发现,肿瘤明显增大了,有3.6*4.7cm,在肝左叶位置,上连心脏,下邻胃。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副主任医师屈振繁表示,通过多学科会诊,从影像上看肿瘤很可能是恶性的,怕转移扩散,综合来看要尽早手术切除。
随后,市妇幼保健院紧急召开病例讨论,经过新生儿科、麻醉科、影像科、儿外科多科室会诊讨论后决定,在全麻下实施腹腔镜辅助肝肿瘤切除手术。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只需在患儿腹部开几个指甲盖那么大的孔,植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在体外通过腔镜直视下完成手术,损伤小、恢复快。
不过,新生儿的腹腔空间非常小,肝脏肿瘤周围血管特别丰富,如何避开周围血管,让出血量达到最小?新生儿各器官功能还没有发育健全,能否耐受得住麻醉?这些都是摆在医生面前的难题。凭借着多年经验,在孩子出生的第13天,屈振繁带领儿外科团队与麻醉科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历时2个小时,成功完整切除了肝脏肿瘤,术中出血量不到40ml。
术后病理证实,手术切除组织是肝母细胞瘤,是肝脏肿瘤里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孩子十个月大,体重20多斤,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
孕期查出胎儿问题需手术,综合评估勿慌乱
屈振繁表示,肝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早期常无症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目前病因复杂无定论,所以无法预防。肝母细胞瘤早期通常无症状,但一旦延误治疗,预后很差。只能通过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把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
手术中。
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提高,许多畸形和肿瘤在产前超声检查中即可被发现,这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市妇幼保健院已开展多例代表全国领先水平的小儿外科手术和多项深圳市首例新生儿微创手术,补齐了医院乃至深圳新生儿外科短板。
为了满足市民就医需求,2021年5月8日,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福强院区住院大楼正式启用。目前,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中医科、儿外科、儿童神经康复科、乳腺科等病区已全面启用,收治病人数量逐步增加,有效缓解床位紧张局面。
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李笑天介绍,医院以建设智慧型、研究型、高水平妇幼保健院为目标,打造妇女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提高专科诊疗水平,推进妇女儿童疑难疾病、重大疾病、多中心研究、大数据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协同高质量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辐射引领作用。
(原标题《宝宝出生第13天顺利切除肿瘤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完成全国最小新生儿微创肝脏肿瘤切除术》)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