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袖珍小岛为何身披神秘离奇的面纱?
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何在此留下千古绝唱?
……
在曾经的过去,我们都喜欢人声鼎沸的热闹场面,然而当我们今天走在水泄不通的人群中,又开始怀念那遥远而宁静的乡村;我们曾经见到一座高楼而惊呼雄伟,然而当我们今天居住在“水泥丛林”的时候,又觉得视线受到了压抑;我们曾经为见到一辆小汽车而欢呼雀跃,然而当我们今天在车水马龙的大道上像蜗牛似的向前挪动的时候,心情又开始烦躁……
但是,倘若此时我们离开城市的喧嚣,真正从空间上脱离陆地,将自己置身于茫茫海面,果断地将繁杂的思绪一股脑都倾泻给大海,然后登上一座宁静的小岛,心境就会豁然开朗。
从空中俯瞰那逶迤流淌的珠江,就像一条欢快舞动的巨龙,龙头直伸珠江口,昂首注目伶仃洋,巨龙的咽喉,静卧着峰青峦秀、林海相映的内伶仃岛!一条珠江与一座小岛浑然形成了一幅“玉龙戏珠”的天然绝景。
自然界所生所长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为什么总是安排得如此贴切而美妙呢?就像太阳照亮大地并为万物带来生机,就像空气和食物为生命提供营养,就像青藏高原上占全国80%的冰川,在一路的飞流直下中形成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华夏文明,就像长江、黄河注定要成为哺育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度的生命之源。
内伶仃岛也是这样的精工之作吗?
内伶仃岛的外形极像一头静卧的骆驼。
它的外形极像一头静卧的骆驼,北湾码头就像是骆驼的头部,东背坳和东湾咀极像骆驼的脊梁,东角咀就是骆驼的尾巴。有人开玩笑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小岛没有淡水,而内伶仃岛却是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可能就是因为它像骆驼的缘故吧。素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是世界上最耐渴的动物,可以连续两个星期不饮一滴水,行走在广阔无边的沙漠之中,就是因为自身拥有储存充足水分的水囊。内伶仃岛也拥有这样的“水囊”吗?
内伶仃岛既不与广袤无垠的陆地相连,也不与周边的岛屿结伴,独自在茫茫大海中偏居一隅,只是人们觉得它“孤独”才叫它“伶仃”,而它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孤独,总是陶醉在欢乐的浪花和优美的涛声中欣赏自己的美丽与朴实。
内伶仃岛傲立于鹏城西南方珠江口伶仃洋东侧,距蛇口约9公里,全岛总面积约4.84平方公里,最高的尖峰山海拔340.9米。该岛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仅一水之隔。
虽然没有丹麦号称“寰球诸岛大哥大”的格陵兰岛那样辽阔,但它峰峦叠嶂,翠叠绿拥,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在80%以上,有高等植物619多种,堪称自然植物园的“标本”;虽然没有澳洲岛那样享有“野生动物世外桃源”的美誉,但它拥有包括以国家二级保护兽类猕猴为主的70多种高等动物,哺育着世界罕见的猕猴群,岛不大但绚丽俊秀,峰不高但多姿多彩。这就是内伶仃岛的独特风格。
2009年9月25日,在深圳市与珠海市为这座小岛的归属舌战19年之后,深圳终于成为这次漫长“论剑”的胜者,正式成为了这座小岛的主人。广东省政府郑重批复:内伶仃岛归属深圳!
随后,深圳市领导赴内伶仃岛视察,这也是有史以来内伶仃岛迎来的最高级别的考察团,他们代表深圳1000多万市民向这座美丽的小岛迈出了神圣而庄严的一步,这一步连同为这座小岛而据理力争的历届市领导和关注小岛命运的人们,都将一并载入深圳的史册。
这一历史性的跨越,是对19年争议的终结宣告;
这一历史性的跨越,是行使管辖权的见证和象征;
这一历史性的跨越,是代表一座热情的城市向漂泊“游子”归航的温情拥抱。
然而,随着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深圳也多了一份责任。
我们要用一种务实而又科学的态度,去探寻这一海上明珠的前世今生,从而知晓它的历史沧桑以及它从远古一路走来的足迹!
我们要用审美的意识和深邃的思想去观察它的存在,发现它的内在,感受它的伟大,从而让更多的人们认知自然,揭示规律,受到教育和启迪。
我们要用这座年轻城市一直倡导和培育的爱心,去关心它、研究它、保护它,使这一颗镶嵌在伶仃洋上的自然瑰宝能够负责任地向我们的子孙一代又一代地移交下去。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颜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