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六十多岁的杨伯一直忍受着胸闷、气短和乏力的折磨。心脏瓣膜的问题,特别是主动脉瓣的狭窄与关闭不全,让他的每一次心跳都成了重负。近日,在广东药科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龙岗三院”)刘浪主任医师带领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团队,成功实施了龙岗区首例微创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给杨伯的心脏精细地换了一扇“门”,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杨伯即将迎来新的生活篇章。
杨伯的心脏之旅:从病痛到希望
六十多岁的杨伯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直感到胸闷、气短和乏力。多年前,心脏彩超就发现他的主动脉瓣狭窄并伴有关闭不全的问题。据了解,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是人体心脏泵血的“阀门”,每次心跳,瓣膜一开一合就将含氧血液送至全身。如果这道“门”出了问题,打不开或者关闭不全,就不能保证血液单向流动,会造成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衰、心功能下降等情况。
杨伯的心脏瓣膜无法正常工作,影响了血液的正常流动。他也长期随访复查,时刻关注病情的变化,然而糟的是,这些症状在过去一年里变得越来越严重。统计数据显示,在7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超过10%的人受到各种心脏瓣膜病的困扰。主动脉瓣狭窄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它可能引发心绞痛、胸闷气短、晕厥等严重症状,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猝死。一旦病情发展至重度阶段,手术便成了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无意间,杨伯找到龙岗三院心血管外科刘浪主任所在的“结构性心脏病诊室”,经过详细检查发现,杨伯的心脏问题比之前更严重了,主动脉瓣中度狭窄并中重度关闭不全,升主动脉也扩张了,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刘浪主任为杨伯提供了两种手术方案:一种是开胸体外循环下的主动脉瓣置换术,另一种是微创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不到2小时,成功为心脏换“门”
据了解,开胸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置换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法,需要在胸部开一个大的切口,将心脏暂时停止跳动,然后置换病变的瓣膜。这种手术方法的优点是手术效果较好,瓣膜置换成功率高,可以同时处理其他心脏问题。但是,由于需要在心脏停搏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手术风险较高,创伤较大,恢复期较长,术后并发症较多。
“微创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则是一种微创介入新技术,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送至主动脉瓣位置,替代原有的狭窄瓣膜。”刘浪主任介绍道,“这种手术方法不需要开胸,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特别适合高龄或身体状况不佳的患者。但是,由于手术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手术。”由于杨伯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不佳,杨伯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刘浪团队在术前仔细研究了杨伯的病例,杨伯的主动脉瓣是Type1型功能二叶瓣,右、无交界粘连融合,而且钙化很明显,另外,他的升主动脉也扩张了,这进一步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术中可能存在球囊及瓣膜系统跨瓣困难、主动脉损伤甚至手术失败的风险。在麻醉、超声、放射科多学科团队成员的默契配合下,刘浪主任团队克服了各种困难,用了不到2小时就成功完成了手术。杨伯术后即刻苏醒,恢复了自主呼吸,当天下午就可进食。
术后,杨伯被送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第一天上午就顺利转回病房,经过5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术后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杨伯的身体状况稳定,已经康复出院,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张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