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
2023这一年来,深圳加强基础研究硕果累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加速,国际交流合作走深走实,人才高地效应不断彰显,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激发新动能,我市科技创新事业全面发展、交出精彩答卷。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2023年度深圳科技创新十件大事,感受科技带来的变革和进步,在不忘初心中砥砺前行,为美好未来翻开新的篇章。
一、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49亿元,国家创新型城市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一
印发实施《关于深圳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制定项目经理人制改革方案,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880.49亿元,占GDP比重5.81%,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94.9%,位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创新集群连续4年排名全球第二。
二、第二十五届高交会多个指标创纪录,科技类展会成为城市“双招双引”新平台
第二十五届高交会在展览面积、成果发布、交易金额、国际化程度、双招双引成果等方面取得史上最好成绩,展会面积达到50万㎡,来自五大洲105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共有4295家展商、129个团组和7394个高新技术项目参展,累计洽商交易额达372.79亿元。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首次亮相高交会,通过开展成果登记、展览展示、交易签约、讲座路演等活动,搭建科技成果产业化高水平对接平台,在展区内打造“登、展、宣、投、融、交”于一体的综合业务生态。2023西丽湖论坛吸引21位两院院士、16位国外院士共话科技前沿,2023企业创新发展大会汇聚70家央企,推动5家央企研究院落地深圳。2023年中国材料大会首次在深圳举办,吸引50余位国内外院士、1500余位国家杰出人才、1.9万名材料科技工作者参会,22家企业完成签约,签约金额超10亿元。
三、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建设世界级科研枢纽
落实《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加快国家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等重大平台在河套布局建设,推动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开园,引入160多个优质科研项目,包括10个国家重大科研平台、10个香港高校科研机构和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与香港创新科技署签订全面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安排及工作方案,实施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225个,科研资金跨境投入科研活动。上线运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香港用户可注册使用。积极营造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科研制度环境,一个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正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形成。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四、多款AI大模型落地深圳,人工智能算力底座不断夯实
华为发布盘古大模型3.0,成为中国首个全栈自主的AI大模型,其中盘古气象大模型是首个精度超过传统数值预报方法的AI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正刊发表。鹏城实验室牵头发布“鹏城·脑海”(PengCheng Mind)通用AI大模型(进阶版)。该模型以稠密型架构实现2000亿参数,依托“鹏城云脑Ⅱ”国产化AI算力平台进行全程预训练,采用MindSpore昇思国产化深度学习框架。鹏城云脑Ⅱ在全球IO500总榜单连续6次取得冠军,在国际AI算力AIPerf500排行榜连续4届排名第一。
图片来源:华为官网
图片来源:nature官网
五、华为全球首款卫星通话手机发布,科技创新推动价值链不断提升
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全球首次实现大众消费类手机直连卫星双向语音通话和短信收发通信服务。通过卫星广覆盖能力,用户可以在偏远地区或是通信信号无法覆盖的地方进行通话,极大地降低了大众使用卫星通信服务的门槛和成本。该项技术全球首发体现深圳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坚定决心,也是科技创新推动价值链不断提升的生动实践。
图片来源:华为官网
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4万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
深圳高新区。图片来源:深圳特区报
制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方案,编制实施“四链融合”意见,不断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加速集聚。全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新增1000家以上,达到2.4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33万家。设立科技创新种子基金,投向更早更小的科技项目。全市33家企业入选2023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并列全球第六。
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发现免疫细胞“新类型”,基础研究能力不断增强
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承接多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深度参与“合成生物学”等部市联动任务项目,主动布局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功构建出覆盖组织范围最广、时间跨度最长、采样密度最高的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并发现免疫细胞“新类型”——类小胶质细胞,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Cell》上,并入选本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构建人类免疫系统发育时空图谱。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八、深圳医学科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多层次创新载体协同发展
推动国家实验室布局深圳。深圳医学科学院正式揭牌成立,与深圳湾实验室一体化建设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取得进展,建设1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层级分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体系。
深圳医学科学院成立仪式。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九、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提出帕金森病新疗法,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成效渐显
坚持科技创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布局实施新药与疫苗、健康诊疗等重大专项。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首次提出了一种靶向帕金森病关键神经环路的新型干预疗法,为帕金森病治疗难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策略,具有快速起效、长时效、避免异动症等优点。相关成果获得2023年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十大进展,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二次获奖。
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 图片来源:Cell期刊官网
十、入选全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城市,深圳科学家获专业领域国际最高奖
入选全国6个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城市,探索制定《深圳市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深圳科学家获2024年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高奖——巴克利奖,该奖项自1953年授奖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籍物理学家;另有科学家当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 EMBO)外籍成员。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