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不见“外”!深圳蛇口“国际社区”朋友圈遍布100多国
读特记者 丁时照 李红 郑恺
2020-08-24 09:23

深圳蛇口,这个中国改革开放“开山第一炮”的地方,如今变成深圳最大的国际化社区。

居住在深圳蛇口的美国人杰恩最近特别忙,他与专家、原住民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开了好几个会,逐字逐句对《蛇口街道国际化街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进行修订。

杰恩在蛇口住了13年,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很地道的中文名“仁义”,普通话说得很溜。杰恩说,蛇口与家乡旧金山很相似,都处在大湾区,文化上很包容,创新特质明显,“老外”在这里从不见外。

蛇口位于深圳南头半岛东南端,1979年7月8日,蛇口炸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山第一炮”,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正式破土动工。40年沧桑巨变,蛇口从一片滩涂蚝田建设成为一个包括总部基地、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滨海休闲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交流门户。目前,100多个国家的1.5万多名外国友人在此工作和生活。

“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南山区蛇口街道党工委书记蓝涛说,蛇口的国际化源于改革开放,发展于政府引导,壮大于专业分工,融合于社会参与。蓝涛说,在基层共建共享中,他们坚持以文明多元共存、文化互鉴互融为粘合剂,打造出了一个不同肤色不同母语、五色交辉八音合奏的幸福共同体。

为了服务外国人,蛇口街道建立了双语微信公众号、两个共计900人的外籍居民微信群,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国际志愿者队伍。这里应季的龙舟赛、包粽子,节假日的秀旗袍、打太极等“中国元素”活动此伏彼起,中外居民欢声笑语,和谐相处。

杨燕从河南来蛇口16年,英文名叫Rita。她走在蛇口的大街小巷,是个万人迷。外国朋友亲切地叫她“Super Rita”(超级Rita)。

她是蛇口街道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该中心2017年6月开始运营,为辖区外国人提供签证、护照办理、纠纷调解、旅游指引等23项业务。杨燕的手机里有400多名外国友人的联系方式。她说,辖区的外国人既是服务对象,更是我们的好朋友。

“蛇口,我们共同的幸福家园。”俄罗斯姑娘茱莉亚这样称赞蛇口。今年春节期间,她主动到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录制多个自助申报、免费口罩预约流程填写的英文操作视频,与她一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外国志愿者有20多人。

土生土长的本地仔蔡建聪,在蛇口街道渔二社区工作。他有一批白皮肤黑皮肤的朋友,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渔二社区都要举办传统节日“开丁节”,海内外乡亲、社区的外国友人上千人欢聚一堂,同吃“开丁茶”。

“那场面,真的开心。”蔡建聪说,我们的远洋捕捞船还开到了莫桑比克,莫桑比克也有人住在我们这里。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李耿光

(作者:读特记者 丁时照 李红 郑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