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湾区 106期 | 番禺梁诚:近代留美教育的先驱
​作者 蔡登山
2023-12-28 16:30

梁诚(1864-1917),原名丕旭,字义衷,号震东,广东番禺黄埔村人。

一九〇三年的梁诚

祖父梁韬早年曾游历美国,以西洋种牛痘的方法介绍于国人,为乡里所乐道。

梁诚的父亲梁毓芳热心于乡里的福利事业,对于各种公益的用费,多踊跃输捐,故极为时人所重视。

梁诚是庶室屈夫人所生,自小努力向学。当时,广东香山人容闳是早期留美回国的,他倡议考选学生派赴美国留学,即所谓留美教育计划,获清廷准许,并以陈兰彬为监督,容闳为副监督,于上海、香港等地考选学童,分为四批,每批三十名,于一八七二、七三、七四、七五年,率领赴美。

一八七五年,未满十二岁的梁诚便在家庭的资助下考取第四批留美学生,由祈兆熙带领赴美留学。

一八七八年,梁诚在安多佛菲利普斯学院(Phillips Academy Andover)就读,该校是美国数一数二的精英中学,在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培育出众多世界级的领袖人物,包括美国的大小两位布什总统都是这里的校友。

梁诚

梁诚为该校垒球好手,常代表校队参加重要赛事。如一八八一年间,曾参与对额士达(Exeter)队的锦标赛,他凭个人技术优势,帮助球队获得大胜,数十年后仍为当地人士津津乐道,其肖像被悬挂在该校的图书馆墙壁上。后来一九〇三年梁诚任驻美钦使,六月十六日他出席母校建校一百二十五周年纪念,并发表演说。他曾对其校长阿里弗士美说,当时美国朝野对中国认识极为浅薄,一般人心目中均以奇异或瞧不起之眼光视我华人,不过其时之总统曾问梁公使,当年得获好评、蜚声校际垒球好手究为何人?梁氏答称“就是我”。

梁诚出使美国

自此之后,对于交涉事项,一帆风顺,而白宫政要无不刮目相看。

一八八一年,清廷决定撤回全部尚未学成的留美学生。事缘于同年六月八日陈兰彬上奏,转述吴嘉善之言:“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先已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顿,亦觉防范难周。”七月,清廷下令解散留学事务所,并着手将全部留学生撤回。此时梁诚尚差一年才中学毕业,也被召回国,使他没有机会在美国进大学,这是非常可惜的。

梁诚回国后由纳赀得主事职位,起初为总理衙门章京,兼理电信和记录等工作。一八八四年,张荫桓以开缺道员赏三品衔在总理衙门学习行走,梁诚是他的下属。

一八八六年,梁诚以候选县丞资格随张荫桓公使赴美,后升任使馆参赞,从此开始了他的外交官生涯。

梁诚在美国追随张荫桓三年,在此期间,向美国交涉限制中国劳工入境一案,终于在一八八八年解决,中美双方签订协议。这一交涉,梁诚表现得很出色,大为张荫桓激赏。

一八八九年,梁诚随张荫桓回国,梁仍在总理衙门任职。一八九四年十二月,甲午战事失利,慈禧太后命左侍郎张荫桓、湖广巡抚邵友濂赴日议和,张荫桓奏调梁诚任随员。翌年一月,日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以张荫桓、邵友濂资望不足,无法决定大局为辞,拒绝二人议和代表资格,声言不予接待。二月,梁诚随张荫桓等人返国。

一八九七年,清廷派张荫桓赴英,祝贺英女皇维多利亚登基六十周年,梁诚为随员同往。六月抵伦敦,参加假圣保罗大教堂举行之感恩仪式;七月,随张荫桓转往巴黎、莫斯科,再折回巴黎,取道纽约返国。抵京后,授直隶候补道,后入李鸿章幕,任洋文文案。

一九〇一年六月,《辛丑和约》签订后,梁诚以首席随员身份随醇亲王载沣依约赴德国谢罪;时德人有意侮辱清使,以报头年五月虎神营兵杀德使克林德之仇,幸得梁诚折冲得宜,得免行跪拜之礼,改以鞠躬代替,很得英美舆论的赞许。

一九〇三年四月二日,清政府新任驻美公使梁诚一行在芝加哥的照片。

一九〇三年三月,因前驻美、日(日斯巴尼亚,即西班牙)、秘等国公使伍廷芳,任期届满,清廷遂命梁诚以记名简放道加三品卿衔的资格,继伍氏为出使美日和秘鲁古巴等国的钦差大臣。六月,安赫斯特大学赠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九月,免兼使日(由驻法使臣孙宝琦兼任),改兼出使墨西哥大臣。

一九〇六年,耶鲁大学赠予梁诚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梁诚在任四年,除处理一般的外交事务,和交涉退回“庚子赔款”的多出部分外,更曾特别奏请清廷,依照西法,创立红十字会。又以承办粤汉铁路的美国合兴公司,私将公司底股的三分之二授与比利时公司,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合兴公司违背合约,力主废弃前约,收回路权,几经波折,乃密电梁诚,与美国有关方面往返交涉,终因梁诚因应有方,得以收回路权。又以墨西哥因开发荒地和开矿等工作,需大量工人,有名“齐梅尔孟洋行”的,在哈尔滨用诱拐方法,招集契约佣工,又有名“南金山柏楼公司”的,亦进行在中国招集契约佣工,梁诚深悉此项契约佣工,即粤人所说的“卖猪仔”,乃是最不人道的,因详函外务部,设法制止。

梁诚长达四年的外交生涯,其间最重要的工作是与美国交涉退还部分庚款的问题。一九〇一年九月,清政府与参战的十一个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支付战争赔款白银4.5亿两,这就是“庚子赔款”,简称庚款。梁诚就中国的庚款是用黄金还是白银一事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讨论。谈话间,海约翰慨叹一句:“庚子赔案实属过多……”这一信息立刻被梁诚捕捉。他分析这句话说明了美政府已发现其有关部门在上报庚子之乱的损失之中有“浮报冒报”的现象。于是,梁诚非常机敏地放弃了以前的谈判战略,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美国应退还那些不实赔款。一九〇五年,美国政府经过调查,发现本国原索赔额度虚高,认为“除确实费用及一切损失赔偿1165万美元,所余1200余万元其实是多余的赔款”。梁诚闻讯后,多次向海约翰交涉,提出:“各国若将赔款核减,于我财政殊有补益,贵国如能倡首,义声所播,兴起闻风矣。”海约翰则答曰:“贵大臣所言确有至理,自当极力代谋。”表示了对梁诚倡议的支持。次日,海约翰便让驻华大使柔克义起草了关于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备忘录,该备忘录指出:“经调查,美国公民在义和团运动时期所遭受的损失以及美国军队的开支并非最初估计的那么多,鉴于这一事实,我建议授权行政部门通知中国政府,此后美国只要求赔款总数的一半。”

梁诚与海约翰

得到海约翰的首肯后,梁诚遂电告外务部,建议清政府将对美的外交重点放在争取赔款核减上。但事已至此,似乎退还赔款已经顺理成章,可怎料风云突变,中国发生了粤汉铁路收回路权事件和美国传教士在广东被杀事件,美国也同时爆发了排华运动,引发了中国国内声势浩大的抵制美货运动,使得中美关系急转直下,美方开始以各种理由拖延讨论退还赔款事宜。

梁诚于华盛顿国会图书馆

梁诚顶住压力,决定用事实说话。他频繁前往美国国务院、国会图书馆等处查阅各种档案,从资料中他证实了美国在庚子赔款中所提在北京等处所受义和团焚杀劫掠之损失,与事实有很大出入,由此推算出赔款数目确实是虚高的。他还多次走访参与赔款的美国当事官员,查出中国实际应赔付给美国的只有两百多万美元。

梁诚在美多年,深知美国政治运行模式,因此,他通过多种渠道争取美国各界的支持,频频招待记者,四处奔走演说,游说国会议员,请求他们支持中国的退款要求,利用报刊舆论对美国政府和时任美国总统的老罗斯福施压。梁诚还采取灵活的外交方式,绕过顽固的国务卿鲁特,找到与他关系较好的新任内务部大臣和工商部大臣向老罗斯福陈述重核美国损失的必要。

在多方压力下,老罗斯福终于让步,当年五月二日,他正式通知梁诚,同意重新对美国的庚子赔款数目进行核实,退款数目最终定为一千多万美元。

晚清外交官梁诚

驻华大使柔克义商讨退款数额时,就曾以美国总统的名义提出中国将如何使用这笔退款,当时梁诚虽回答说,中国不可预先对外宣布如何处理内政,但他已意识到美国有意干涉的意向。出于中国可能会失去对这笔钱的掌控,梁诚建议外务部在接见柔克义时事先准备好应对之策,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办学堂、派遣留学生。

一九〇七年六月十五日,梁诚接美方正式照会,声明美国总统答应将谈论退还庚款余额一事。一九〇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老罗斯福总统发布命令,决定自一九〇九年一月一日起,按年将多余庚款退还中国,用于派遣留美学生,款数总计1196万美元。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庚款兴学”,梁诚的努力极大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选派赴美留学生,一九〇九年六月,游美学务处正式成立,因驻美使馆参赞周自齐先已随同梁诚与美国政府交涉退款和商议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事宜,所以外务部即命他为学务处督办,并以唐国安、范源濂为会办。

七月,第一次所考取的游美学生四十七人,于同年十月径行送赴美国留学。同年十月清政府于北京西郊设立游美肄业馆,并定咸丰时期的“清华园”为游美肄业馆馆址,学校的建设费用几乎全部来自梁诚努力争取而来的庚款退款。

一九一〇年七月,招考第二批留美学生共七十余名,于八月径行送赴美国留学。

游美肄业馆创立之后,留美教育逐渐系统化。一九一一年二月,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设中等、高等科,每科学制为四年。次年,清华学堂改由外交部主管,教育部不再参与,留学色彩更趋浓厚,学堂本身则直接听命于美国驻华使馆,由美国对董事会及校务进行控制。

一九二八年,清华学堂正式更名为清华大学。因此有人说,如果没有梁诚的努力,清华大学就不可能存在。

因庚款退款之事,梁诚不惜与袁世凯结怨。因为当时继荣禄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袁世凯权倾一时,极想先以此款办理路矿,然后再以路矿余利,拿来振饬学务。但此事没有被梁诚采纳,也正因为庚款退款的用途,终未能依袁氏的意见,所以梁诚自美返国,虽清廷曾给予“头品顶戴”的荣衔,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他适当的安排。据说梁诚返京后,“当时慈禧太后很热心和洋人打交道,故此叫梁诚教几个王室成员的英文,因此他便和慈禧的女官德龄、容龄很熟。慈禧知道梁诚还没有续弦,便有意为德龄姊妹做媒。这两姊妹中,梁诚虽然很喜欢其中一位,但他不敢接受太后的好意,说要征求他的母亲的意见才能答应。结果他的母亲反对,理由是儿子如果要再婚,应该娶个广东女子。”于是梁诚只能先返广东暂任粤汉铁路公司的总办。

驻美公使梁诚在芝加哥的照片。

一九〇九年,溥仪继位,改元宣统,由其父醇亲王载沣(即梁诚当年随其赴德谢罪的专使)摄政。传统的说法是载沣遵光绪帝遗意,实欲杀袁世凯以报戊戌之怨。最后却以“不意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袁世凯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以示体恤之至意。”

七月,梁诚随贝勒载洵所率领之清皇室考察团赴欧考察海军,此行约半年左右才归国。

一九一〇年二月,梁诚自内阁侍读学士外放,继荫昌之后任出使德国钦使。六月初九日在柏林呈递国书,同月赴英,任祝贺英皇乔治五世加冕专使。

一九一一年,梁诚以中国首席代表资格,率领外部主事唐国安、医官伍连德等出席海牙万国禁烟会议。且曾上奏清廷,保荐使才多人,内有周长龄、梁士诒、廖恩焘、周万鹏、孙士颐等五员。

武昌起义,清廷退位。一九一二年,原驻德大臣也改名驻德全权公使,同年九月,梁诚因病辞职,十一月归国。

后来袁世凯继孙中山为民国总统,这时梁诚虽经唐绍仪等邀请再出,但梁诚自知与袁氏早既疏隔,终以不愿出。这对当时来说,诚然是失去一位外交长才,然梁诚不因袁世凯的嘱意而改变对退款交涉的宗旨,则使我们更加觉得梁诚在文化教育与中美友好关系上的贡献,为更敬佩!

梁诚退出政治舞台,初居原籍番禺黄埔乡之“香荫园”,后以地方不靖,奉母屈太夫人迁居香港罗便臣道三十三号。后来他患上喉癌,在国内曾做小手术,不见有效,又往日本动手术,仍未能治愈。一九一七年正月十二日在香港病逝,年仅五十四岁。

梁诚

梁诚虽以外交长才见称于世,但因他曾受容闳的影响,其做事的用意,则每倾向于教育的发展,这观于他赴美就任公使时,还偕同赴美留学生二十六人,就可知他对教育与人才的重视了。但梁氏对中国的学术教育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与美国政府交涉庚款退款的成功。学者茆诗珍、徐飞在文章中说:“后来中国的科技发展事实证明,庚款留美生为建立和发展中国的科技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为现代中国各个科学学科的奠基人,如胡明复、姜立夫、江泽涵之于数学,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之于物理学,杨石先、侯德榜、庄长恭、孙承愕之于化学,秉志、胡先辅、钱崇澍之于生物学,茅以升、梁思成之于建筑学,竺可桢之于气象学等等。如果考虑其他庚款留学生,这一名单还将写得更长。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幼童留美计划虽遭夭折,但作为留美幼童之一的梁诚,在列强环伺之际,凭借其过人的智慧和胆略,首倡以派遣留美学生的方式,实现了美国退还中国超出其实际损失部分的庚子赔款,引发了其他国家的庚款退还,不但大大减轻了中国的赔款负担,更促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留美运动,肇始了此后的清华学堂,为中国造就了一大批年轻有为、杰出优秀的科技人才,对中国科技现代化的进程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影响。

梁诚的这一历史功绩,的确“是我们所不可不牢牢纪念的”。

■作者简介

蔡登山

台湾著名文史作家,曾任电影公司营销部总经理及出版社副总编辑,沉迷于电影及现代文学史料之间,达三十余年。1993年起筹拍《作家身影》系列纪录片,任制片人及编剧,四年间完成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乾、张爱玲诸人之传记影像。

著有《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鲁迅爱过的人》《张爱玲色戒》《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声色晚清》《一生两世》《多少往事堪重数》《情义与隙末》等数十本作品。

编辑 周晓飒

(作者:​作者 蔡登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