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上的“另一个”深圳|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记者 郑毅 朱晓蕾 刘钢 谢敏 池婷 陈宏宇
2023-12-28 08:53
该文章被2个专题收录

深圳3119公里的绿道纵横交错,通山达海,正在编织出“另一个”深圳。休闲娱乐、运动健身、自然教育课堂等多元空间,被绿道送到深圳市民家门口。在快节奏的城市背后,绿道绵延生长,两者在这里和谐共生,演绎着城市不同的AB面。

▲市民在深圳湾绿道骑行。

山海连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Citywalk

深圳绿道串起深圳的山、海、城。从这里出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Citywalk。

“我想看最蓝的天、最纯净的海,最深圳人的生活方式。”贺天刚到深圳,就向少河提了要求。少河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深圳工作,就职于一家新能源车企。而贺天是他大学同学,近日从北京来深出差。

寒潮已过,又见暖阳。少河决定用走绿道的方式,为老同学规划了一条别样的Citywalk路线。首选的,那必须是深圳湾绿道,绿道东起福田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西至南山区海上世界,沿海岸线长约19.6公里。

12月26日清晨6时,两人早早就来到日出剧场。从清晨开始守候,只为迎接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拂晓时分,朝霞慢慢地染红了天边,他们面向大海,没有过多的交流,看城市慢慢苏醒。

▲绿道纵横交错,通山达海。

“你这几年在深圳,过得好吗?”面对贺天的关心,少河嘴角微微上扬,略显骄傲地说,“这里,从不辜负每一个追光者的等待。”

上午,两人沿着绿道,穿梭于海岸线,看海浪肆意拍打着礁石,迎着扑面而来的海风,一路东行。人群也慢慢多了起来,骑单车的、跑步的、散步的、观鸟的、露营的,所有一切,和谐又美好。

流花山公园、人才公园、白鹭坡书吧、红树林保护区……深圳湾绿道将十多个主题园,以及“春笋”“深圳湾1号”等地标建筑串联在一起,繁华的都市风貌散发着大都市的魅力。

在这里,一边是城市的车水马龙,一边是惬意的自然美景,山海连城尽收眼底。从北京远道而来的贺天,感受着每一个擦肩而过的瞬间,畅享暖阳下、绿道上的休闲时光,甚为悠然自在。

▲深圳湾绿道。

感受绿道上的风

12月24日一大早,段先正叫了一辆出租车将自己从民治送到了银湖山郊野公园南门大门口,下车后走进公园大门,做了简单的热身活动后,他踏上“鲲鹏径”新路段,梅林山—银湖山生态廊桥的慢跑之路。

作为深圳户外人最期待的一座廊桥,梅林山-银湖山生态廊桥将梅林山和银湖山连接上,以廊桥为中心,梅观路为纵轴,深圳远足径鲲鹏径为横轴,这一片可分为梅林山福田部分、梅林山龙华部分、银湖山福田部分以及银湖山龙华部分等4个部分。

段先正全程跑了十余公里,途经银湖山、梅林山,在他看来,青山绿水间相伴的绿道,是生活闲暇的一大快乐源泉。作为一名资深户外爱好者,段先正已经踏足过深圳所有脚步可及的绿道。

▲行走绿道,欣赏自然风光。

2005年,从事软件设计工作的他,偶然和朋友在周末时参加了一次爬山活动,从此便爱上了户外。

“我的职业导致经常久坐,户外运动能让我的心情、身体都变得更好。”段先正觉得,深圳的美,不仅仅在于高楼林立的繁华,也有青山绿水和鸟语花香。

从网站论坛、QQ群再到微信群,只要有户外活动的发起,段先正总是最积极报名的那一个,十几年来,他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户外爱好者朋友,每周末的相约,也成为他忙碌工作时的美好期待。

在职场、柴米油盐之外,一群不问身份地位、不论年龄背景,有着相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欣赏自然风光,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或许,这也是户外跑团的独特魅力之一。深圳绵延靓丽的绿道,给各个跑团提供了享受生活、追求快乐的天然舞台。

这也是段先正热爱深圳的原因之一, 平等、真诚的交友,坚持、热烈的追求。

有人喜欢“慢节奏”,也有人喜欢高强度。在深圳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张云更喜欢“超级猩猩”那样的激烈运动,“我对户外并不算喜欢,一个是我比较懒,另一个,是我觉得户外运动相对比较低效,还需要防晒。”

▲从这里出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Citywalk。

和男友的约会,最多的却是爬山,梧桐山、塘朗山、大南山……张云和男友的足迹也几乎走遍了深圳各大郊野径。

“十次约会有九次是爬山,真的一点也不夸张。”回忆恋爱的过程,张云坦言自己完成全部“打卡”,从应付到欣然。

“深圳的户外资源这么好,不去体验就是浪费。”男友的回答,让张云无力反驳,健康、低成本的恋爱、交友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

有个爱爬山的男友,张云自己也锻炼成了“防晒专家”,运动完后的觅食,从吃西餐轻食到全城探店“湘菜美食”,成为两人感情升温最好的例证。

“多接触绿色是可以降低抑郁情绪的,这句话是真的。”很明显,张云也已经喜欢上了户外运动。

▲漫步在福荣都市绿道,安闲自得。

自然教育沿着绿道生根发芽

“大家看这里,我们现在看到头顶上的这棵高大的树,它的名字啊,叫做大叶相思,大家可以在地上捡起一片叶片来看一下,它像不像一把弯弯的镰刀?它非常耐干旱,为了节省能量,就干脆不要叶子了,直接把它叶子的这个叶柄变成了叶子,而它的叶子呀,只在它小的时候,一两年的时候才有保存……”

带着稚嫩的声音,9岁的朱彦芃在淘金山绿道边指着道旁的植物一边走一边讲,时不时还从包中拿出自己提前收集准备好的几种不同形状的植物叶片,向大家介绍生活在淘金山绿道的这些“居民”。

▲郝爽老师和小小导赏员朱彦芃在绿道开展自然教育活动为大家介绍绿道上的植物。(受访者供图)

别看他年龄小,却已经是一名“资深”的罗湖区自然教育中心小小导赏员。受母亲吴雯婷的影响,2021年,才7岁的朱彦芃就跟着妈妈一起参与了淘金山绿道自然教育导赏员的培训,“他相当于是我的一个同学吧,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收获成长。” 吴雯婷笑着说, 2022年,孩子满了8岁,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考核,正式持证上岗,成为罗湖区发展的首期自然教育中心小小导赏员中的一员。

“希望培养一些自然教育的种子,这也是我们开发这个项目的初衷。”罗湖区自然教育中心老师郝爽进一步介绍称,“小小导赏员这个项目,目前一共有38个小朋友顺利结业,并已经全部参与到自然教育课程的公众导赏服务中。”

▲市民拍摄深圳绿道美景。

记者从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了解到,深圳是我国最早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城市,2014年成立全国第一家自然教育学校,2018年又率先成立了广东省首批自然教育中心。深圳自然教育工作起步早、理念创新、形式多样,每年服务近10万人次。

今年是郝爽从事自然教育工作的第七年,几乎走遍了深圳绝大部分绿道的她深深热爱着自己的这份工作。在她看来,一路走来最大的变化是身边的“同行者”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自然教育活动中来,甚至将其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深圳人越来越多了。”

自然教育工作者就像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沿着绿道将绿色生态环保理念播撒到深圳市民心中,生根发芽。

▲罗湖区自然教育中心开展走读绿道之淘金山绿道人文历史变迁探寻活动。(受访者供图)

绿道上不断延伸的“志愿红”

大部分人在绿道或游览山海美景、或挥洒汗水、或收获成长,还有这样一群人选择在背后静静“守护”。

“深圳人最不缺的,就是从头再来的勇气。”她叫聂洪,头发绑成一条马尾,干净利落,身着黑色针织衫、白色运动鞋,嘴角总是挂着一丝浅笑。从知名外企财务变身为深圳市宝安区蒲公英志愿讲师,每天从面对一沓财务报表到满足地从绿道清走一袋袋生活垃圾。她笑着说,对自己的转型十分满意。

梁芬是聂洪的好搭档,12月26日这天对梁芬来说是特别有纪念意义的一天。下午3点,梁芬从宝安新村骑着电动自行车早早来到尖岗山绿道,她与聂洪并列前行,但她们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大家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每当有人发现新的垃圾,都会轻轻地呼唤旁边的同伴,一人撑起垃圾袋,一人夹起垃圾装进袋中。“这是两年来培养出的默契。原来当天是梁芬穿上红马甲走上绿道正好满两周年的日子。“不仅学到分类知识,还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志愿者在铁仔山绿道拾捡垃圾。

也有选择“单兵作战”的,12月27日早上8点,老人李心田还是像往常一样,左手提着垃圾袋,右手拿着夹子,在大沙河生态长廊“巡逻”着,不时弯下腰用夹子夹起绿道上的塑料瓶、纸屑、塑料袋等垃圾,那些藏在台阶下、花丛中的烟头也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一边散步,一边捡拾绿道垃圾,已经成为他退休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绿道养护人员碰见还会笑着调侃他:“您又来抢我‘饭碗’啦?”还有带着孩子的宝妈跟在老李后面,帮忙随手捡起身边的垃圾放到老李的垃圾袋中。老李或许从来都没想过,他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绿道上的陌生人。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使绿道上的“志愿红”不断延伸,大家把这片土地如自己家一般珍视,守护绿道上的“另一个”深圳。

选择你喜欢的一条绿道,去遇见“另一个”不一样的深圳

(蒋南松 制图)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郑毅 朱晓蕾 刘钢 谢敏 池婷 陈宏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